稗字組詞 稗的詞語
稗字的常見組詞有:稗子、稗草、稗官野史、稗記、稗官小說、稗說、稗糲、稗沙門、稗耳販目、穀稗、稊稗、稗實、稗官詞、稗海、艿稗、水稗、偏稗、稗販、鴨爪稗、鴨爪稗、精稗、稗飯、稗說瑣語、稗記、荑稗、清稗類鈔、雀稗、蒲稗、谷稗、穇稗,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稗字的意思
bài 1.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像稻,但葉鞘無毛,沒有葉舌和葉耳。是稻田主要雜草。2.形容微小或非正統的:稗販。稗史。
含有稗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稗子 | 稗子 bàizi(1) ∶稗的俗稱(2) ∶稗的種子(3) ∶《圣經》上記載的據認為是毒麥的一種田間有害雜草辭典解釋稗子 bài zi ㄅㄞˋ ˙ㄗ 稗的種子,顆粒甚小,常雜在米中。 稗為雜草,會危害稻苗的生長,故稱不肖子為「稗子」。 也稱為「敗家子」、「敗子」。德語 Hühnerhirse (S)?法語 ivraie |
稗草 | 1.稗子。 辭典解釋稗草 bài cǎo ㄅㄞˋ ㄘㄠˇ 稗,一種植物,常雜生稻草間。稗草常用以泛指稻田中的雜草。 如:「幫助父親拔稗草、洗田具,成了他們珍貴的相聚時刻。」德語 Hühnerhirse |
稗官野史 | 稗官,古代的小官,專給帝王述說街談巷議、風俗故事,后來稱小說為稗官,泛稱記載逸聞瑣事的文字為稗官野史。辭典解釋稗官野史 bài guān yě shǐ ㄅㄞˋ ㄍㄨㄢ ㄧㄝˇ ㄕˇ 野史,私家編撰的史書。稗官野史指街談巷說的瑣碎言論。 清.袁枚〈祭妹文〉:「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懽。」 |
稗記 | 稗記 bàijì 雜聞軼事名家的記錄稗記 |
稗官小說 | 即野史小說﹐街談巷說之言。 辭典解釋稗官小說 bài guān xiǎo shuō ㄅㄞˋ ㄍㄨㄢ ㄒㄧㄠˇ ㄕㄨㄛ 街談巷說的瑣碎言論。 宋.韓淲《澗泉日記.卷下》:「今館閣之盡,下至稗官小說,無所不有。」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六.紀昀》:「好為稗官小說,而懶于著書。」 |
稗說 | 指野史和民間傳說。 |
稗糲 | 1.猶粗糧。 |
稗沙門 | 1.佛教語。謂破戒無行的僧人。 辭典解釋稗沙門 bài shā mén ㄅㄞˋ ㄕㄚ ㄇㄣˊ 沒有德行的僧人。見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五.稗沙門》。 |
稗耳販目 | 1.比喻見聞淺薄﹐如商販之買貨賣貨。 |
穀稗 | 1.稻谷與稗草。 |
稊稗 | 一種形似谷的草。 辭典解釋稊稗 tí bài ㄊㄧˊ ㄅㄞˋ 兩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稗生于水田濕地,莖粗大,高約一、二公尺,苗葉似?子,細長而漸尖,邊緣有細鋸齒。初秋開花,殼上有芒,為綠色或紫色。子如黍粒大小,茶褐色。可磨做面食,或為家畜飼料。稊類似稗,穗像粟,生于荒地。 《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澧州樂普山元安禪師》:「肌骨異芻蕘,稊稗終難映。」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三.谷部.稗》:「五谷不熟,不如稊稗。稊苗似稗,而穗如粟,有紫毛,即烏禾也。」 |
稗實 | 1.稗草所結的籽實。 |
稗官詞 | 指小說野史。 |
稗海 | 辭典解釋稗海 bài hǎi ㄅㄞˋ ㄏㄞˇ 書名。明萬歷年間商濬編刊,全書共七十種,四百四十八卷。所收皆歷代筆記小說,而以唐宋諸家最完備。 也稱為「博古存什」。 |
艿稗 | 1.泛指雜草。亦以喻蕪雜的事物。 |
水稗 | 辭典解釋水稗 shuǐ bài ㄕㄨㄟˇ ㄅㄞˋ 植物名。禾本科稷屬,一年生草本。高約八十至一百二十公分,葉片呈線狀披針形,有鋸齒,葉鞘為紅紫色,花為淡綠色或帶紫紅色。 |
偏稗 | 記錄逸文瑣事的書。 |
稗販 | 1.小販;買賤賣貴以取利的人。 辭典解釋稗販 bài fàn ㄅㄞˋ ㄈㄢˋ 小販。《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掖庭有稗販之名,姬姜被干殳之服。」也作「裨販」。 德語 Kleinh?ndler (S)? |
鴨爪稗 | 穇子的異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二.穇子》。 |
鴨爪稗 | 穇子的異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二.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