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字組詞 繩的詞語
繩字的常見組詞有:繩子、繩索、麻繩、韁繩、繩之以法、準繩、跳繩、纜繩、鋼絲繩、頭繩、繩套、線繩、井繩、火繩、纖繩、棕繩、套繩、繩墨、繩梯、皮繩、馬韁繩、系繩、辮繩、緣繩下降、繩趨尺步、繩繩、繩樞、繩捆索綁、繩鋸木斷、繩其祖武,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繩字的意思
shéng 1.用各種纖維或金屬絲擰成的條狀物。2.特指木工用的墨線。引申指標準,再引申指按一定標準去制裁:繩墨。繩之以法。3.繼續。
含有繩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繩子 | 繩子 shéngzi 見“繩”辭典解釋繩子 shéng zi ㄕㄥˊ ˙ㄗ 繩索。用兩股以上纖維物所擰成的長條狀物,可供捆綁。《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主人走進去拿出一個紅布口袋,盛著幾塊土,紅頭繩子拴著。」《紅樓夢.第五七回》:「你竟拿繩子來勒死我是正經。」也作「繩兒」。 近義詞繩索 |
繩索 | 繩索 shéngsuǒ 粗繩子辭典解釋繩索 shéng suǒ ㄕㄥˊ ㄙㄨㄛˇ 繩子。 《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呂布雖然長大,卻被繩索捆作一團。」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達生直等天大明了,起來到房門前,仍把繩索解去。」 近義詞繩子英語 rope德語 Seil, Schnur, Strang, Strick, Tauwerk (S)?法語 corde |
麻繩 | 麻制的繩。辭典解釋麻繩 má shéng ㄇㄚˊ ㄕㄥˊ 細麻搓制成的繩索。 《三國演義.第三八回》:「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 也稱為「麻繩子」。 |
韁繩 | 韁繩 jiāngshéng 牽馬或其他牲畜用的繩子辭典解釋韁繩 jiāng sheng ㄐㄧㄤ ˙ㄕㄥ 栓住牲口的繩子,可以控制牲口的進退。 《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可解馬韁繩接連,拴縛帝腰,放下船去。」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候莊征君坐穩了,兩個太監籠著韁繩,那扯手都是赭黃顏色,慢慢的走過了干清門。」 |
繩之以法 | 謂以法律為準繩來加以懲治。指對違法者執行法律。辭典解釋繩之以法 shéng zhī yǐ fǎ ㄕㄥˊ ㄓ ㄧˇ ㄈㄚˇ 以法指以法律做為約束力量。語本《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減宣傳》:「自部署縣名曹實物,官吏令丞不得擅搖,痛以重法繩之。」后指以法律治裁罪犯。如:「他雖四處躲藏有數年之久,終究還是被警方尋獲,繩之以法。」 |
準繩 | 準繩 zhǔnshéng(1) ∶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2) ∶引申為標準、準則以法律為準繩先王陳跡,后王準繩。——《舊唐書·經籍志序》辭典解釋準繩 zhǔn shéng ㄓㄨㄣˇ ㄕㄥˊ 用來測量平直的器具。 《淮南子.說林》:「非規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能正曲直。」 近義詞標準比喻權衡事物的法度。 《舊唐書.卷四六.經籍志上》:「墳、典起之于前,詩、書繼之于后,先王陳跡,后王準繩。」 |
跳繩 | 跳繩 tiàoshéng(1) ∶一項民間體育活動,由跳繩者自己或由另外兩個人持繩子兩頭,圍繞跳繩者從頭到腳轉圈搖繩或在跳繩者腳下左右兩邊搖繩來連續跳過繩子(2) ∶民間跳繩活動所用的繩子;藝術體操運動用的一種繩子辭典解釋跳繩 tiào shéng ㄊㄧㄠˋ ㄕㄥˊ 繩子兩端附有手柄以便掄動,供人跳躍的繩索。 一種跳過繩子的運動或游戲。普通是把繩子掄成圓圈,人趁繩子近地時跳過去。有單腳跳、雙腳跳、交叉跳、轉身跳等多種花樣。 |
纜繩 | 纜繩 lǎnshéng 系船用的粗大繩索辭典解釋纜繩 lǎn shéng ㄌㄢˇ ㄕㄥˊ 多股棕麻、金屬絲等材料所擰絞成的粗繩。 |
鋼絲繩 | 鋼絲繩 gāngsīshéng 一種用多股細鋼絲絞制成的繩索 |
頭繩 | 頭繩 tóushéng(1) ∶用于束扎發髻或辮子的棉、毛等制成的繩子(2) 〈方〉∶指毛線 |
繩套 | 繩套 shéngtào(1) ∶用繩子結成的環套絞架上的繩套(2) ∶拴大牲畜用的皮繩或麻繩 |
線繩 | 線繩 xiànshéng 用許多股棉線搓合成的繩子 |
井繩 | 井繩 jǐngshéng 從井里打水用的繩子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辭典解釋井繩 jǐng shéng ㄐㄧㄥˇ ㄕㄥˊ 井上汲水用的繩索。 |
火繩 | 古代槍炮的引火繩。用艾、草等搓成的繩,燃燒發煙,用來驅除蚊蟲或引火。辭典解釋火繩 huǒ shéng ㄏㄨㄛˇ ㄕㄥˊ 以艾草等搓成的繩。燃火后即生煙,可用來驅除蚊蟲,亦可用以點火。 |
纖繩 | 纖繩 qiànshéng 纖夫用來拖拉船只的繩索 |
棕繩 | 棕繩 zōngshéng 以棕毛搓制的繩索 |
套繩 | 套繩 tàoshéng(1) ∶牧民套牲口用的長繩,一端有一個活套(2) ∶帶有鉤子和套索釘的繩子,主要用于牽引炮車或把它系在前車上 |
繩墨 | 繩墨 shéngmò(1) ∶木工打直線的墨線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莊子·逍遙游》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史記·老子韓非列傳》(2) ∶比喻規矩或法度頗循繩墨辭典解釋繩墨 shéng mò ㄕㄥˊ ㄇㄛˋ 木工取直的工具。《禮記.經解》:「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后借以比喻法度、規矩。《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婦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 |
繩梯 | 繩梯 shéngtī 兩邊用繩而磴子用繩、木或金屬做的梯子辭典解釋繩梯 shéng tī ㄕㄥˊ ㄊㄧ 用繩索編制而成的梯子。 《宋史.卷三四八.趙遹傳》:「暮夜,復遣土丁負繩梯登崖顛。」 近義詞軟梯英語 a rope ladder德語 Strickleiter (S)?法語 échelle de corde |
皮繩 | 皮繩 píshéng(1) (2) 由鮮皮條編成的繩(3) 用作捆扎大包貨物的一種纖維繩 |
分類查看組詞
繩字組詞(2個字)
繩子
繩索
麻繩
韁繩
準繩
跳繩
纜繩
頭繩
繩套
線繩
井繩
火繩
纖繩
棕繩
套繩
繩墨
繩梯
皮繩
系繩
辮繩
繩繩
繩樞
絨繩
結繩
負繩
錨繩
中繩
蛛繩
蹝繩
繩式
連繩
徽繩
綿繩
煞繩
絲繩
貫繩
龜繩
秋繩
刻繩
繩禁
履繩
索繩
鼻繩
赭繩
尺繩
從繩
繩匠
痛繩
踏繩
機繩
寢繩
遵繩
走繩
諸繩
擲繩
直繩
玉繩
油繩
應繩
引繩
一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