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字組詞 苓的詞語
苓字的常見組詞有:茯苓、苓耳、楓樹苓、彫苓、茯苓糕、茯苓菜、龜苓膏、伏苓芝、豬苓、苓蘢、負苓者、負苓者、絲苓、參苓、苓龜、土茯苓、茯苓霜、伏苓、豬苓、楓樹苓、榛苓、采苓、絲苓、竹苓、豨苓、狶苓、苓落、苓龜、苓通、苓蘢,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苓字的意思
líng 見〔茯苓〕。
含有苓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茯苓 | 茯苓 fúlíng 中藥名。別名云苓、白茯苓。寄生在松樹根上的一種塊狀菌,皮黑色,有皺紋,內部白色或粉紅色,包含松根的叫茯神,都可入藥辭典解釋茯苓 fú líng ㄈㄨˊ ㄌㄧㄥˊ 植物名。多孔蕈科孔蕈屬。成塊狀,形似甘?,大如拳,皮黑而皺,肉白微赤,寄生于山林中腐朽的松樹根上,可用人工繁殖。多分布于我國北、中、南等地。采集后陰干可入藥,具有解熱、安神等功效。也作「伏苓」、「伏靈」。 英語 Wolfiporia extensa (a wood-decay fungus)?, fu ling, tuckahoe德語 Poria cocos Pilz (S)?, Goldkeule 法語 Pachyme |
苓耳 | 苓耳 líng’ěr 草名,亦名卷耳 |
楓樹苓 | 即豬苓。因多生于楓樹根部,故有此稱。菌核入藥,子實體可供食用。 |
彫苓 | 見"雕零"。 |
茯苓糕 | 辭典解釋茯苓糕 fú líng gāo ㄈㄨˊ ㄌㄧㄥˊ ㄍㄠ 一種含有茯苓的糕餅。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門口挑了一擔茯苓糕來,鮑文卿買了半斤,同倪老爹吃了,彼此告別。」 |
茯苓菜 | 辭典解釋茯苓菜 fú líng cài ㄈㄨˊ ㄌㄧㄥˊ ㄘㄞˋ 植物名。菊科茯苓菜屬,一年生草本。高約一公尺,莖直立,葉互生。頭狀花序為球形,中央部分呈淡黃綠色,周圍呈白色,多于夏日開花。其嫩葉、芽可食用,整株樹均可入藥,有止血、解毒的功效。 |
龜苓膏 | 辭典解釋龜苓膏 guī líng gāo ㄍㄨㄟ ㄌㄧㄥˊ ㄍㄠ 一種相傳依據明末清初的食療配方所調配出來的保健食品。主要成分有金錢龜板、七茯苓、生地黃、金銀花、蒲公英、甘草等。具有滋補養顏,強身健腦,氣血和順及清熱解毒等功效。 英語 turtle jelly, medicine made with powdered turtle shell and herbs, a similar product made without turtle shell and consumed as a dessert |
伏苓芝 | 唐代書法家李邕偽托的刻工名字。 |
豬苓 | 菌類植物。菌核中醫入藥,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即豕零。辭典解釋豬苓 zhū líng ㄓㄨ ㄌㄧㄥˊ 一種微生物。擔子菌綱多孔菌科。生于長有蜜環菌的闊葉樹根部。菌柄多分枝形成一叢傘狀菌蓋,表面呈棕黑色或黑褐色,因外形顏色如同豬糞,故稱為「豬苓」。主產于山西、陜西、四川、云南一帶。中醫以菌核入藥,為利尿劑,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等病癥。 也稱為「豨苓」。英語 poria mushroom (Polyporus umbellatus)? |
苓蘢 | 茂盛的樣子。 |
負苓者 | 傳說善談《易》道之隱者。見唐王續《負苓者傳》。 |
負苓者 | 傳說善談《易》道之隱者。見唐王續《負苓者傳》。 |
絲苓 | 1.《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絲。"高誘注:"茯苓,千歲松脂也,菟絲生其上而無根,一名女蘿也。"因菟絲與茯苓有依附關系,后遂用"絲苓"比喻姻親。 |
參苓 | 中藥名。人參與茯苓。有滋補健身的作用。 |
苓龜 | 即茯苓。因其狀似龜,故名。 |
土茯苓 | 又稱“仙遺糧”。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灌木。生于山坡林下,廣布于亞洲東南部及我國南部和東南部。根狀莖可提取淀粉和栲膠,用作工業原料;中醫學上以根狀莖入藥,能解毒、清熱利濕,主治癰腫、疔瘡、關節痛、梅毒等癥。 |
茯苓霜 | 辭典解釋茯苓霜 fú líng shuāng ㄈㄨˊ ㄌㄧㄥˊ ㄕㄨㄤ 一種含有茯苓的補藥。 《紅樓夢.第六○回》:「只有昨兒有粵東的官兒來拜,送了上頭兩小簍子茯苓霜,余外給了門上人一簍作門禮,你哥哥分了這些。」 |
伏苓 | 見"伏靈"。 |
豬苓 | 菌類植物。菌核中醫入藥,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即豕零。辭典解釋豬苓 zhū líng ㄓㄨ ㄌㄧㄥˊ 一種微生物。擔子菌綱多孔菌科。生于長有蜜環菌的闊葉樹根部。菌柄多分枝形成一叢傘狀菌蓋,表面呈棕黑色或黑褐色,因外形顏色如同豬糞,故稱為「豬苓」。主產于山西、陜西、四川、云南一帶。中醫以菌核入藥,為利尿劑,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等病癥。 也稱為「豨苓」。 |
楓樹苓 | 即豬苓。因多生于楓樹根部,故有此稱。菌核入藥,子實體可供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