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字組詞 薩的詞語
薩字的常見組詞有:拉薩、哈薩克斯坦、菩薩、哈薩克族、泥菩薩、活菩薩、薩其馬、薩克管、菩薩心腸、傉薩、泥菩薩過江、生菩薩、札薩克、阿薩姆人、東薩摩亞、菩薩人、佛羅倫薩大教堂、格薩爾王傳、札薩、土地菩薩、馬明菩薩、薩婆若海、可薩、路頭菩薩、佛羅倫薩、菩薩子、現薩、天菩薩、薩杭、薩薄,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薩字的意思
sà 姓。
含有薩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拉薩 | 拉薩 Lāsà 西藏自治區首府。位于自治區中部,海拔3600多米,人口30萬。是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一個宗教性很強的城市,著名寺廟布達拉宮、大昭寺、色拉寺和哲蚌寺都在拉薩。由于高原日照時間長,有“日光城”之稱辭典解釋拉薩 lā sà ㄌㄚ ㄙㄚˋ 城市名。位于西藏東南部、拉薩河北岸。是西藏首府、政教、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全年無霧、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稱。海拔三千七百公尺,號稱為「世界屋頂城」、「西藏極樂世界」。著名寺院有布達拉宮、色拉寺、大昭寺、哲蚌寺等,其中布達拉宮是全藏最大的寺院,也是達賴喇嘛流亡之前的駐錫地。 |
哈薩克斯坦 | 中亞國家。世界最大的內陸國。東鄰中國。面積27173萬平方千米。人口1700萬(1995年),民族眾多。首都阿克莫拉。中部為丘陵,北部、西部分別為平原、低地,東、東南邊緣為山地。溫帶大陸性氣候。礦物種類多且儲量大。有色金屬工業和煤炭工業發達。盛產小麥和羊毛。 |
菩薩 | 菩薩 púsà(1) 佛家語。梵語 bodhisattva 的音譯,也是菩提薩埵的省略,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譯為大道心眾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為神而加以崇拜者(2) ∶泛指佛(3) ∶泛指某些神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儒林外史》(4) ∶比喻心腸慈善的人辭典解釋菩薩 pú sà ㄆㄨˊ ㄙㄚˋ 佛教用語。梵語 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于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愿,追求無上覺悟境界,并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舍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初刻拍驚案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得相見。」 尊稱樂善好施的好人。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小的送他到廣東家里,他家親戚、本家有百十人,都望空謝了老爺的恩典;又都磕小的頭,叫小的是『菩薩』。」 |
哈薩克族 |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由古代烏孫、突厥、契丹和后來蒙古的一部分在長期共同生活中發展而成。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小部分散居在青海、甘肅西部。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多信奉伊斯蘭教。辭典解釋哈薩克族 hā sà kè zú ㄏㄚ ㄙㄚˋ ㄎㄜˋ ㄗㄨˊ 我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約一百一十萬,大部分聚居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部分分布在青海、甘肅西境。操哈薩克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恰普恰克語支,以阿拉伯文字書寫。以游牧為生,信仰回教。 |
泥菩薩 | 泥菩薩 nípúsà 用泥做的供人供奉的神像 |
活菩薩 | 比喻心地善良,能解救別人急難的人。比喻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辭典解釋活菩薩 huó pú sa ㄏㄨㄛˊ ㄆㄨˊ ˙ㄙㄚ 心地善良而能救人急難的人。 《鏡花緣》第五七回:「凡有窮人,莫不周濟,諸如舍藥,施棺,修橋,補路之類,真是遇善必行。淮南一帶,人人感仰,都以活菩薩稱之。」 如:「她像活菩薩般樂善好施。」 |
薩其馬 | 薩其馬 sàqímǎ 用糖將油炸的短面條粘在一起,切成方塊制成的糕點辭典解釋薩其馬 sà qí mǎ ㄙㄚˋ ㄑㄧˊ ㄇㄚˇ 北平一種滿洲點心。將細面條油炸,并以蜜及奶油黏合,然后再切成長方條塊,味道甜美。也譯作「沙其馬」。 英語 see 沙琪瑪|沙琪瑪 德語 Sachima (frittiertes Eiergeb?ck mit Honig)? (S, Ess)? |
薩克管 | 薩克管 sàkèguǎn 一種把單簧管的簧片嘴子與各種大小(通常彎曲)的圓椎形金屬管身結合在一起的管樂器,帶有指鍵辭典解釋薩克管 sà kè guǎn ㄙㄚˋ ㄎㄜˋ ㄍㄨㄢˇ 樂器名。為比利時人阿多非.薩克斯在西元一八○四年左右發明。以圓錐形彎曲的金屬管制成,管鍵上有二十或二十以上的開孔,屬管樂器。利用吹氣時簧片的振動引起管內空氣的振動,配合開孔的開合,可吹出不同的音調。音色豐富而寬廣,最早于軍樂隊中使用,后亦廣泛引用于一般演奏中。 也稱為「薩克斯風」。 |
菩薩心腸 | 菩薩心腸 púsà xīncháng 比喻心地仁慈吾弟以恩報仇,實是菩薩心腸。——《西湖佳話·放生善跡》辭典解釋菩薩心腸 pú sà xīn cháng ㄆㄨˊ ㄙㄚˋ ㄒㄧㄣ ㄔㄤˊ 比喻慈悲之心。 《西湖佳話.放生善跡》:「吾弟以恩報仇,實是菩薩心腸。」 |
傉薩 | 傉薩 nùsà 古代高麗官職名,相當于都督 |
泥菩薩過江 | 泥菩薩過江 nípúsà guòjiāng 迷信認為菩薩能解救苦難,可是泥塑的泥菩薩在水中會被浸壞。喻指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救別人了。又作“泥菩薩落水” 辭典解釋泥菩薩過江 ní pú sà guò jiāng ㄋㄧˊ ㄆㄨˊ ㄙㄚˋ ㄍㄨㄛˋ ㄐㄧㄤ (歇后語)?自身難保。因泥塑的菩薩一落入水中就溶化了,所以無法保佑他人。比喻自顧不暇,更談不上要去幫助別人。如:「這件事你求我有什么用,現在我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也作「土菩薩過江」、「泥菩薩落水」、「泥菩薩過河」。 |
生菩薩 | 1.活菩薩。喻容貌端麗。 辭典解釋生菩薩 shēng pú sà ㄕㄥ ㄆㄨˊ ㄙㄚˋ 活菩薩。比喻容貌端莊的婦女。 唐.孟棨〈本事詩.嘲戲〉:「少妙之時,視之如生菩薩。」 |
札薩克 | 蒙語的音譯。源出"札撒"一詞,意為"支配者"﹑"尊長"。清代蒙古地區旗長的稱呼。內屬蒙古各旗一般不設,外藩蒙古各旗由清政府就旗內王公中委派一人充任,直隸理藩院,受中央監督。解放后只保留旗的稱謂,相當于縣,取消札薩克,設旗長。 |
阿薩姆人 | 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數分布在不丹。約1269萬人(1985年)。講阿薩姆語。多信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主要從事農業。 |
東薩摩亞 | 美國在大洋洲的屬地。位于南太平洋中部。面積197平方千米。人口47萬(1990年)。首府帕果帕果。漁業較重要。產椰子、香蕉等。 |
菩薩人 | 即菩薩。 |
佛羅倫薩大教堂 | 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建筑之一。位于佛羅倫薩市中心。建于1296-1462年。平面呈十字形。外墻面較整齊,無小尖塔和飛扶壁。八角形穹隆落在10多米高的鼓座上,內徑42米,高30多米。八角形穹隆的采用,改掉了長期來教堂所襲用的哥特式尖頂,成為文藝復興建筑的開端。 |
格薩爾王傳 | 藏族民間說唱體英雄史詩。敘述雄獅國王格薩爾的一生。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敘述格薩爾誕生在奇異的環境中。第二部分描述格薩爾率領軍隊南北征戰,降伏妖魔。第三部分描寫格薩爾年老傳位,重返天國。詩中熔鑄了神話、傳統民歌、格言和生動的民間語言。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史詩。 |
札薩 | 原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品級名。源自蒙古語札薩克(執政官)。清代沿用于西藏。起初地位高于噶倫,后降至噶倫以下而略高于四品。其中有僧有俗,按慣例僧官札薩列于俗官札薩之前。 |
土地菩薩 | 土地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