蓴字組詞 蓴的詞語
蓴字的常見組詞有:吳蓴、鱸蓴、陸機蓴、蓴絲、蓴羹鱸膾、絲蓴、豬蓴、龜蓴、紫蓴、香蓴、千里蓴、蓴菜、蓴鱸之思、千里蓴羹、蓴羹、蓴科、思蓴、雉尾蓴,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蓴字的意思
含有蓴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吳蓴 | 吳地的莼羹,以美味著稱。晉張翰,吳人,因見秋風起,乃興莼羹鱸膾之思。后以指故鄉風味之食品。見《晉書.文苑傳.張翰》。 |
鱸蓴 | 鱸魚與莼菜。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載﹕晉張翰在洛﹐見秋風起而思故鄉莼鱸﹐因辭官歸。后因以"鱸莼"為思鄉之典。 |
陸機蓴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后因以"陸機莼"借指家鄉特產。 |
蓴絲 | 莼菜。 |
蓴羹鱸膾 | 《晉書.文苑傳.張翰》:"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菇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后因以"莼羹鱸膾"用為思鄉辭官的典故。 辭典解釋莼羹鱸膾 chún gēng lú kuài ㄔㄨㄣˊ ㄍㄥ ㄌㄨˊ ㄎㄨㄞˋ 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有歸隱故里之思。典出《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比喻歸隱之思。宋.辛棄疾〈沁園春.三徑初成〉詞:「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莼羹鱸膾哉。」也作「莼鱸」。 |
絲蓴 | 辭典解釋絲莼 sī chún ㄙ ㄔㄨㄣˊ 莼菜在春、秋之際,莖細如絲,黃赤色,味甘體軟,故稱為「絲莼」。 宋.陸游〈洞庭春色.壯歲文章〉詞:「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鲙絲莼。」 |
豬蓴 | 俗稱荇菜。莼菜之老者,可飼豬。老莼菜。 |
龜蓴 | 葵莼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莼》。 |
紫蓴 | 指莼菜的紫色莖及卷葉,可食。 |
香蓴 | 莼菜。 |
千里蓴 | 見“千里莼羹 ”。 |
蓴菜 | 又名鳧葵。多年生水草。葉片橢圓形,浮水面。莖上和葉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紅色,嫩葉可做湯菜。 |
蓴鱸之思 | |
千里蓴羹 | 舊時多作思鄉之辭。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蘇·溧陽縣。莼羹,用莼菜煮的湯。原為具有吳地風味的名菜,后泛指本鄉特產,含思鄉之意。 |
蓴羹 | 莼菜做的羹。 |
蓴科 | 辭典解釋莼科 chún kē ㄔㄨㄣˊ ㄎㄜ 屬被子植物,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根莖,莖被黏膠,花瓣三片。葉型具有沉葉細裂或浮葉盾形。 |
思蓴 | |
雉尾蓴 | 1.初生的莼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