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字組詞 藜的詞語
藜字的常見組詞有:蒺藜、鐵蒺藜、藜藿、靑藜燈、鐵蒺藜骨朶、種上蒺藜、縣藜、靑藜學士、鐵蒺藜、鐵蒺藜骨朵、蒺藜沙上野花開、藜牀、藜烝、靑藜、藜飡、青藜照讀、荊藜、青藜燈、蒸藜出妻、茉藜、青藜照字、青藜學士、青藜杖、藜莠、青藜照讀、太乙燃藜、藜床、蒿藜、藜藿不採、藜莧,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藜字的意思
lí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葉子略呈三角形,花小,黃綠色。嫩葉可以吃。全草入藥。也叫灰菜。
含有藜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蒺藜 | 蒺藜 jílí(1) (2)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橫生在地面上,開小黃花,果實也叫蒺藜,有刺,可以入藥(3) 像蒺藜的東西。如“鐵蒺藜”,“蒺藜骨朵”:舊時一種兵器辭典解釋蒺藜 jí lí ㄐㄧˊ ㄌㄧˊ 植物名。蒺藜科蒺藜屬,一年生草本。莖匍匐于地,葉為羽狀復葉,夏開小黃花,果實有刺。種子可入藥,具滋補作用。生長于海濱沙地。 也稱為「升推」。德語 Disteln 法語 Chausse-trape |
鐵蒺藜 | 1.蒺藜狀的尖銳鐵器。戰時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敵方人馬前進。 辭典解釋鐵蒺藜 tiě jí lí ㄊㄧㄝˇ ㄐㄧˊ ㄌㄧˊ 一種古代軍用的障礙物。以尖銳的三角形鐵片聯綴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淺水中,用以阻止敵人的侵入。 《武備志.兵訣評.六韜.虎韜.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 《水滸傳.第四七回》:「更兼死路里,地下埋藏著竹簽、鐵蒺藜。」 也稱為「渠答」。武器名。古代武俠所用的一種金屬帶刺的暗器。 |
藜藿 | 藜藿 líhuò(1) 指粗劣的飯菜堯王天下也,…糲粢之食,藜藿之羹。——《韓非子·五蠹》(2) (藜藿——吃野菜。動用)辭典解釋藜藿 lí huò ㄌㄧˊ ㄏㄨㄛˋ 一般百姓所吃的野菜。 《墨子.魯問》:「短褐之衣,藜藿之羹。」 《聊齋志異.卷二.阿寶》:「蓬茆而甘,藜藿不怨。」 |
靑藜燈 | |
鐵蒺藜骨朶 | |
種上蒺藜 | |
縣藜 | 美玉名。 |
靑藜學士 | |
鐵蒺藜 | 1.蒺藜狀的尖銳鐵器。戰時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阻止敵方人馬前進。 辭典解釋鐵蒺藜 tiě jí lí ㄊㄧㄝˇ ㄐㄧˊ ㄌㄧˊ 一種古代軍用的障礙物。以尖銳的三角形鐵片聯綴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于道路上或淺水中,用以阻止敵人的侵入。 《武備志.兵訣評.六韜.虎韜.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 《水滸傳.第四七回》:「更兼死路里,地下埋藏著竹簽、鐵蒺藜。」 也稱為「渠答」。武器名。古代武俠所用的一種金屬帶刺的暗器。 |
鐵蒺藜骨朵 | 1.古代兵器。用鐵或硬木制成。一頭裝柄﹐一頭長圓形﹐上面裝有鐵刺。 |
蒺藜沙上野花開 | 比喻埋沒英才。 辭典解釋蒺藜沙上野花開 jí lí shā shàng yě huā kāi ㄐㄧˊ ㄌㄧˊ ㄕㄚ ㄕㄤˋ ㄧㄝˇ ㄏㄨㄚ ㄎㄞ 比喻英才埋沒。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我不能勾丹鳳樓前春中選,伴著這蒺藜沙上野花開。」 |
藜牀 | 1.見"藜床"。 辭典解釋藜床 lí chuáng ㄌㄧˊ ㄔㄨㄤˊ 用藜草編成的床。 北周.庾信〈小園賦〉:「管寧藜床,雖穿而可坐。」 |
藜烝 | 見"藜蒸"。 |
靑藜 | |
藜飡 | 謂以藜藿為餐。泛指粗劣之食。 |
青藜照讀 | 指夜間燈下苦讀。參見:青藜 |
荊藜 | 1.泛指蔓生山野的惡木莠草。 2.指劣質木料制的手杖。 |
青藜燈 | 1.讀書燈。 |
蒸藜出妻 | 辭典解釋蒸藜出妻 zhēng lí chū qī ㄓㄥ ㄌㄧˊ ㄔㄨ ㄑㄧ 相傳春秋時曾參非常孝順,因妻子以未蒸熟的藜菜侍奉后母,遂休其妻。典出《孔子家語.卷九.七十二弟子解》。后比喻人子克盡孝道。 |
茉藜 | 即茉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