螻字組詞 螻的詞語
螻字的常見組詞有:螻蟻、螻蛄、蛞螻、螲螻、熱地上螻蟻、熱鍋上螻蟻、螻頂金、螻螾、螻螲、土螻、不螻、螻蚓、螻蟻尚且貪生、螻蟈、螻蟻貪生、蟻螻、腥螻、蟹螻、先驅螻蟻、蓐螻蟻、流水不腐,戶樞不螻、戶樞不螻、蛖螻,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螻字的意思
lóu 〔螻蛄〕也叫蛞螻。俗稱土狗子。通稱蝲蝲蛄。昆蟲。生活在土中,前足能掘土。是咬食農作物幼苗、根、莖的地下害蟲。
含有螻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螻蟻 | 螻蟻 lóuyǐ 螻蛄和螞蟻。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夫吞舟之魚大矣,蕩而失水,則為螻蟻所制。——《韓詩外傳》螻蟻之力辭典解釋螻蟻 lóu yǐ ㄌㄡˊ ㄧˇ 螻蛄及螞蟻。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卑微,無足輕重的人、事、物。《后漢書.卷六○上.馬融傳》:「小臣螻蟻,不勝區區。」唐.杜甫〈古柏行〉:「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曾經宿鸞鳳。」也作「螻螘」。 |
螻蛄 | 螻蛄 lóugū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螻蛄科。背部茶褐色,腹面灰黃色。前足發達,呈鏟狀,適于掘土,有尾須。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吃農作物嫩莖。通稱“蝲蝲蛄”,有的地區叫“土狗子”辭典解釋螻蛄 lóu gū ㄌㄡˊ ㄍㄨ 昆蟲綱直翅目螻蛄科的泛稱。體圓,色褐,長約三公分。有兩對翅膀,前肢有力,善掘地,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嗜食農作物嫩莖,為稻麥害蟲。雄蟲每于日落黃昏時叫。 也稱為「土狗」、「蝲蝲蛄」、「鼫鼠」。 |
蛞螻 | 蛞螻 kuòlóu 古書上指螻蛄 |
螲螻 | 螲螻 zhìlóu 螻蛄 |
熱地上螻蟻 | 見“熱地上螞蟻 ”。 |
熱鍋上螻蟻 | 同"熱鍋上螞蟻"。 |
螻頂金 | 古代金錠名。 |
螻螾 | 見"螻蚓"。 |
螻螲 | 螻蛄。 |
土螻 | 傳說中的獸名。 |
不螻 | 見“不婁 ”。 |
螻蚓 | 1.亦作"螻螾"。 2.螻蛄與蚯蚓。 3.喻平庸無能的小人。 |
螻蟻尚且貪生 | 謂極微小的生物尚且偷生,為人則更應愛惜生命。辭典解釋螻蟻尚且貪生 lóu yǐ shàng qiě tān shēng ㄌㄡˊ ㄧˇ ㄕㄤˋ ㄑㄧㄝˇ ㄊㄢ ㄕㄥ (諺語)?比喻一個人要能愛惜生命。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三折》:「螻蟻尚且貪生,為人何不惜命?」《醒世恒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我兒,螻蟻尚且貪生,怎的做此短見之事?」也作「螻蟻尚且偷生」。 |
螻蟈 | 蛙屬。《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蚯蚓出。"鄭玄注:"螻蟈﹐蛙也。"《逸周書.時訓》:"立夏之日﹐螻蟈鳴。"朱右曾校釋:"螻蟈﹐蛙之屬﹐蛙鳴始于二月﹐立夏而鳴者﹐其形較小﹐其色褐黑﹐好聚淺水而鳴。"唐張碧《山居雨霽即事》詩:"古路絕人行﹐荒陂響螻蟈。"一說螻為螻蛄﹐蟈為蛙﹑蛤蟆。參閱《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陸德明釋文引漢蔡邕《月令章句》及《淮南子.時則訓》"螻蟈鳴"漢高誘注。又說即螻蛄。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二.螻蛄》及《爾雅.釋蟲》"天螻"清郝懿行義疏。 辭典解釋螻蟈 lóu guō ㄌㄡˊ ㄍㄨㄛ 古時稱青蛙為「螻蟈」。 《禮記.月令》:「螻蟈鳴,蚯蚓出。」 漢.鄭玄.注:「螻蟈,蛙也。」 |
螻蟻貪生 | |
蟻螻 | 猶螻蟻。喻指微賤的生物。 |
腥螻 | 腥臭似螻蛄。 |
蟹螻 | 1.亦作"蟹螻"。 2.傴僂的借音。腰背彎曲。 |
先驅螻蟻 | 《戰國策.楚策一》:"大王萬歲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藝文類聚》卷三三引作"驅螻蟻"。后以"先驅螻蟻"喻效命于人,愿先人而死。 辭典解釋先驅螻蟻 xiān qū lóu yǐ ㄒㄧㄢ ㄑㄩ ㄌㄡˊ ㄧˇ 自愿犧牲,先在地下驅趕啃蛀尸骨的螻蟻。螻蟻,螻蛄與螞蟻,都是生活在土中的昆蟲。語本《戰國策.楚策一》:「臣入則編席,出則陪乘。大王萬歲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比喻竭誠效命,不惜先死。《南史.卷二三.王華傳》:「人以壽為歡,老臣以壽為戚。既不能先驅螻蟻,頻見此事。」 |
蓐螻蟻 | 見"蓐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