襖字組詞 襖的詞語
襖字的常見組詞有:緋衲襖、黃綿襖、鳳襖、紅衲襖、綿襖改被窩、荊釵布襖、反穿皮襖、紙襖、錦襖、紅納襖、裌襖、鴛鴦戰襖、納襖、靑衲襖、小襖、鎧襖、黃襖、紅襖軍、夾襖、錦襖子、棉襖、短襖、襖裙、青衲襖、胖襖、肨襖、腥衲襖、衲襖、襖子、絮襖,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襖字的意思
ǎo 有襯裏的上衣:夾襖。棉襖。皮襖。
含有襖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緋衲襖 | 辭典解釋緋衲襖 fēi nà ǎo ㄈㄟ ㄋㄚˋ ㄠˇ 紅色的戰袍。《水滸傳.第六三回》:「人人帶茜紅巾,個個齊穿緋衲襖。」也作「紅納襖」、「腥衲襖」。 |
黃綿襖 | 見“黃綿襖子 ”。 |
鳳襖 | 繡有鳳凰花飾的綢襖。為古代婦女受皇帝賜封所穿。 |
紅衲襖 | 1.紅色的補綴上衣。襖是有襯里的夾衣或棉衣。 2.曲牌名。南北曲都有。北曲屬黃鐘宮,一名《紅錦袍》。南曲屬南呂宮。 |
綿襖改被窩 | 辭典解釋綿襖改被窩 mián ǎo gǎi bèi wō ㄇㄧㄢˊ ㄠˇ ㄍㄞˇ ㄅㄟˋ ㄨㄛ (歇后語)?不知所從。因棉襖若改成被窩,則不夠長,無法同時蓋到頭和腳,也就是兩頭無法兼顧。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不想這番好意,把個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時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正應了句外話,叫作綿襖改被窩,兩頭兒苦不過來了。」 |
荊釵布襖 | 辭典解釋荊釵布襖 jīng chāi bù ǎo ㄐㄧㄥ ㄔㄞ ㄅㄨˋ ㄠˇ 以荊枝為釵,以粗布為襖。指婦女樸素的服飾。元.汪元亨〈沉醉東風.快結果錢山鄧通〉曲:「妻從儉荊釵布襖,子甘貧陋巷簞瓢。」也作「荊釵布裙」。 |
反穿皮襖 | 辭典解釋反穿皮襖 fǎn chuān pí ǎo ㄈㄢˇ ㄔㄨㄢ ㄆㄧˊ ㄠˇ (歇后語)?裝羊。羊音諧「佯」。人故意反穿皮襖裝羊。比喻裝傻。 如:「他反穿皮襖裝羊。」 |
紙襖 | 紙制的有襯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隱士或貧民常有衣之者。 |
錦襖 | 辭典解釋錦襖 jǐn ǎo ㄐㄧㄣˇ ㄠˇ 以織有花紋的錦緞為衣面的雙層衣服。 《北史.卷六二.尉遲迥傳》:「迥別統萬人,皆綠巾錦襖,號曰黃龍兵。」 《三國演義.第一○回》:「遂命為帳前都尉,解身上錦襖,及駿馬雕鞍賜之。」 |
紅納襖 | 辭典解釋紅納襖 hóng nà ǎo ㄏㄨㄥˊ ㄋㄚˋ ㄠˇ 紅色的戰袍。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袒下我這紅納襖,跌綻我這舊皮鞋。」元.無名氏《衣襖車.第二折》:「我與你拽扎了我紅納襖,牢拴住白氈帽。」也作「緋衲襖」、「腥衲襖」。 |
裌襖 | 夾上衣。 |
鴛鴦戰襖 | 明代的一種戰襖。 |
納襖 | 辭典解釋納襖 nà ǎo ㄋㄚˋ ㄠˇ 舊時行軍之衣。 《三國志平話.卷下》:「軍行衣甲,納襖不離身。」 |
靑衲襖 | |
小襖 | 辭典解釋小襖 xiǎo ǎo ㄒㄧㄠˇ ㄠˇ 短的棉衣或夾衣。 |
鎧襖 | 鎧甲袍襖。借指戰士。 |
黃襖 | 見"黃綿襖子"。 |
紅襖軍 | 金末山東﹑河北地區農民起義軍。因戰士身穿紅襖,故稱。起義軍領袖有楊安兒﹑李全等。 |
夾襖 | 雙層的上衣。 辭典解釋夾襖 jiá ǎo ㄐㄧㄚˊ ㄠˇ 雙層的上衣。 如:「起風了,搭件夾襖再出門吧!」英語 lined jacket, double layered jacket, CL:件 |
錦襖子 | 1.蛤蟆皮。 2.指一種蛤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