詁字組詞 詁的詞語
詁字的常見組詞有:傳詁、經籍纂詁、閒詁、詁訓、訓詁、達詁、詁釋、訓詁學、解詁、通詁、詁訓學、雅詁、詁經精舍、說文解字詁林、詁解、詁詁蚩蚩,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詁字的意思
含有詁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傳詁 | 解釋經籍的文字。 |
經籍纂詁 | 辭典解釋經籍纂詁 jīng jí zuǎn gǔ ㄐㄧㄥ ㄐㄧˊ ㄗㄨㄢˇ ㄍㄨˇ 書名。清阮元等撰,一○六卷。依韻歸字,每字下詳列經籍中訓詁,為治經學的重要工具書。 |
閒詁 | 猶夾注。 |
詁訓 | 1.解釋古語。 2.古語的意義。 |
訓詁 | 訓詁 xùngǔ 解釋古文字義 特令校書郎賈逵為之訓詁。——《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辭典解釋訓詁 xùn gǔ ㄒㄩㄣˋ ㄍㄨˇ 訓,指用較通俗的話去解釋某個字義,如人言為信。詁,指用當代的話去解釋字的古義,或用普遍通行的話去解釋方言的字義,如不聿為筆。訓詁指解釋古書中詞句的意義。 英語 to interpret and make glossaries and commentaries on classic texts德語 Interpretation von W?rtern 法語 commentaire des textes anciens, exégèse |
達詁 | 1.肯定確切的解詁。 |
詁釋 | 古言古語的解釋。 |
訓詁學 | 1.中國傳統的主要以研究古代書面語言為內容的專門學問。舊時只將它看作是"小學"的一個部門﹐如今有發展成為一門有科學體系的漢語語義學的傾向。其著作大體有兩類。一類是專為解釋某部經典著作而寫的﹔一類是搜集詞語﹐分類編次﹐解釋其意義的。前者如《論語注疏》﹑《孟子注疏》等﹔后者如《爾雅》﹑《方言》﹑《說文解字》﹑《釋名》等。 辭典解釋訓詁學 xùn gǔ xué ㄒㄩㄣˋ ㄍㄨˇ ㄒㄩㄝˊ 根據文字的形體與聲音,以解釋文字意義的學問。偏重于研究古代的詞義,尤其著重于研究漢魏以前古書中的詞義、語法、修辭等語文現象。 英語 study of classic texts, including interpretation, glossaries and commentaries德語 Exegetik, /Kommentariologie/ (commentariology)?, Randnotiz (scholium)? (V)? |
解詁 | 1.亦作"解故"。 2.注釋。 辭典解釋解詁 jiě gǔ ㄐㄧㄝˇ ㄍㄨˇ 用當代語解釋古語。《后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何休傳》:「蕃敗,休坐廢錮,乃作《春秋公羊解詁》。」也作「詁訓」、「釋詁」。 |
通詁 | 1.猶達詁。 |
詁訓學 | 特指有關《詩經》研究的一門詳于訓詁而略于詩義的學問。 |
雅詁 | 1.猶訓詁。 2.指訓詁著作。 |
詁經精舍 | 清代書院。在浙江杭州西湖孤山。嘉慶八年﹐阮元任浙江巡撫時創建﹐教學內容為經史疑義及小學﹑天文﹑地理﹑算法等。同治間﹐上海亦設詁經精舍﹐光緒初并入求志書院。 |
說文解字詁林 | 辭典解釋說文解字詁林 shuō wén jiě zì gǔ lín ㄕㄨㄛ ㄨㄣˊ ㄐㄧㄝˇ ㄗˋ ㄍㄨˇ ㄌㄧㄣˊ 書名。近人丁福保編,六十六冊,分前、后、補、附四編和通檢。匯集歷代治說文者二百余家之說,分別系于說文各字之下,而成此書。有正續編,為目前說文最完備的注本。 |
詁解 | 1.用當代語言解釋古代語言。 2.古言古義的解釋。 |
詁詁蚩蚩 | 多言紛擾貌。猶言輾轉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