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字組詞 議的詞語
議字的常見組詞有:會議、建議、協議、議會、決議、審議、議論、議員、議長、議案、評議、抗議、爭議、議題、倡議、提議、商議、議程、議定書、議事、異議、眾議院、議政、聯席會議、不可思議、政治協商會議、思議、議和、議席、非議,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議字的意思
yì 1.討論;商量:自報公議。2.意見:建議。提議。3.評論:物議。無可非議。
含有議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會議 | 會議 huìyì(1) ∶集合三人以上相與議事,并遵循一定的議程,所舉行的一種集會管理委員會會議(2) ∶商討并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3) ∶特指基督教會主教及其他領導人討論并解決教義、教會管理、教規和其他問題的一種集會辭典解釋會議 huì yì ㄏㄨㄟˋ ㄧˋ 聚合眾人商議。 《后漢書.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諸將會議立劉氏,以從人望。」 《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僖宗使宰相會議。」 近義詞集會,聚會有組織的商議事情的集會。 如:「訓導會議」、「校務會議」。 |
建議 | 建議 jiànyì(1) ∶向有關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張建議改善生活建議晚飯后散步(2) ∶向有關方面所提出的主張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告訴大家,而不是建議辭典解釋建議 jiàn yì ㄐㄧㄢˋ ㄧˋ 提出意見供別人參考。 《新唐書.卷一五三.顏真卿傳》:「真卿雖然博識古今,屢建議厘正,為權臣沮抑,多中格云。」 近義詞發起,倡議意見、辦法。 如:「各位有什么建議,請盡量提出來。」 |
協議 | 協議 xiéyì(1) ∶共同計議;協商(2) ∶經過談判、協商而制定的共同承認、共同遵守的文件辭典解釋協議 xié yì ㄒㄧㄝˊ ㄧˋ 共同商議。宋.崔公度〈感山賦〉:「同德一心,齊力協議。」也作「協商」。 近義詞協定 2.和議經過談判、協商后所決議共同遵守的約定。 如:「這個方案幾經磋商,終于達成協議 。」 |
議會 | 議會 yìhuì 某些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辭典解釋議會 yì huì ㄧˋ ㄏㄨㄟˋ 由人民代表組成的參政機關。可行使立法權。在內閣制國家中,且負有監督政府的權力。也作「國會」、「議院」。 |
決議 | 決議 juéyì 經過會議討論通過的決定委員會發出表示同情的決議辭典解釋決議 jué yì ㄐㄩㄝˊ ㄧˋ 對議論做決定。 唐.常袞〈授崔圓左仆射制〉:「嘗決議于廟堂,早書勛于王府。」 近義詞決定凡議案經主席提付表決者,不論可否,即稱為「決議」。 |
審議 | 審議 shěnyì 審查評議提交人大會審議辭典解釋審議 shěn yì ㄕㄣˇ ㄧˋ 審查討論。 《宋史.卷一六四.職官志四》:「博士,掌講定五禮儀式,有改革則據經審議。」 |
議論 | 議論 yìlùn 對某問題進行評議討論議論 yìlùn 評議討論時表示的意見辭典解釋議論 yì lùn ㄧˋ ㄌㄨㄣˋ 批評討論。 《三國演義.第一○八回》:「恪恐人議論,先搜求眾官將過失,輕則發遣邊方,重則斬首示眾。」 《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許多人圍著他,撐著眼睛,東一簇,西一簇的紛紛議論。」 近義詞評論見解、說法。 唐.韓愈〈薦樊宗師狀〉:「于藝學多所通解,議論平正,有經據可以備顧問。」 《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華甫昨日聽了他一番議論,把那住夜的念頭早打退了許多。」 |
議員 | 議員 yìyuán 在議會中有正式代表資格,享有表決權的成員辭典解釋議員 yì yuán ㄧˋ ㄩㄢˊ 代議政治的國家,由人民選出具有合法資格,可代表人民行使政權的人。 |
議長 | 代表議會﹐主持議事的主要負責人。在資本主義國家﹐凡采用兩院制議會的﹐下議院議長大多由多數黨提名﹐經全院選舉產生﹐或由參加議會的各政黨領袖協商確定。上議院議長有的由國家元首直接任命﹐有的由特定的政府高級官員兼任﹐有的則由選舉產生。有的國家憲法規定﹐在國家元首因故不能視事或死亡時﹐議長可代行總統職權。 辭典解釋議長 yì zhǎng ㄧˋ ㄓㄤˇ 議會組織中的主席。由議員互選產生,有一定的任期。對外代表全會,對內綜理議會會務,維持議場秩序,并整理議案。 |
議案 | 議案 yì’àn 提供會議討論決定的提案辭典解釋議案 yì àn ㄧˋ ㄢˋ 提交在會議中討論的建議。 |
評議 | 評議 píngyì(1) ∶評論是非(2) ∶商量;商議與他評議辭典解釋評議 píng yì ㄆㄧㄥˊ ㄧˋ 商量、討論而加以評斷。 《后漢書.卷八五.東夷傳.高句驪傳》:「無牢獄,有罪,諸加評議便殺之,沒入妻子為奴婢。」 《魏書.卷六○.程駿傳》:「詔百僚評議,群臣咸以為宜依舊事,駿獨以為不可。」 近義詞評斷﹑仲裁 |
抗議 | 抗議 kàngyì 對某人、某國、某單位的言論、行為或措施表示強烈反對抗議書辭典解釋抗議 kàng yì ㄎㄤˋ ㄧˋ 對他方的意見或措施作反對的表示。 《后漢書.卷六四.盧植傳》:「群僚無敢言,植獨抗議不同。」 近義詞反對反義詞遵命持論正直。 《后漢書.卷四三.何敞傳.論曰》:「樂、何之徒抗議柱下,故能挾幼主之斷,勦奸回之偪。」 |
爭議 | 爭議 zhēngyì 爭論尚有爭議辭典解釋爭議 zhēng yì ㄓㄥ ㄧˋ 爭辯議論。 《后漢書.卷六一.黃瓊傳》:「爭議朝堂,莫能抗奪。」 |
議題 | 議題 yìtí 會議討論的題目辭典解釋議題 yì tí ㄧˋ ㄊㄧˊ 會議中討論的題目。 |
倡議 | 倡議 chàngyì 首先提出建議;發起做某事倡議召開國際會議辭典解釋倡議 chàng yì ㄔㄤˋ ㄧˋ 首先提議。 清.侯方域〈于謙論〉:「英宗之北狩也,社稷無主,都城洶洶,廷臣已有倡議南遷者,其不為宋之續也幾希矣。」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八回》:「這里的族長,就是你的大叔公,倡議要眾人分派,派到你名下要出一百兩銀子。」 近義詞發起,提議,建議,倡導 |
提議 | 提議 tíyì(1) ∶提出供考慮; 提出供討論、決定我提議休會(2) ∶提出的意見我同意這個提議辭典解釋提議 tí yì ㄊㄧˊ ㄧˋ 提出意見讓大家研究討論。 如:「媽媽提議等外婆八十大壽時,全家人出去慶祝一下。」近義詞倡議所提出的意見。 如:「你的提議將被采用。」 |
商議 | 商議 shāngyì(1) ∶為了對取得一致意見而進行討論商議舉行一次聚會的計劃(2) ∶建議這件事,我到有個商議,只是不好在老爹跟前說。——《儒林外史》辭典解釋商議 shāng yì ㄕㄤ ㄧˋ 商量議論。 唐.白居易〈與茂昭詔〉:「如或乖違,續有商議。」 《大宋宣和遺事.利集》:「貫欲逃歸,計請太原帥張孝純商議。」 近義詞討論,會商,計議,協商,商討,商量,商榷,商酌,磋商,磋議 |
議程 | 議程 yìchéng 會議上議案討論的程序;議事日程辭典解釋議程 yì chéng ㄧˋ ㄔㄥˊ 會議上提案討論的程序。 |
議定書 | 議定書 yìdìngshū 一種國際文件,是締約國關于個別問題所取得的協議,通常是正式條約的修正或補充;國際會議上經過各方簽字的會議記錄辭典解釋議定書 yì dìng shū ㄧˋ ㄉㄧㄥˋ ㄕㄨ 締約國對于條約的解釋、補充、修改或延長有效期等,某些技術性問題所達成的書面協議。有的附于原條約之后,有的作為單獨文件。 |
議事 | 議事 yìshì 商討官方的事務;商議公事辭典解釋議事 yì shì ㄧˋ ㄕˋ 研商、討論公事。 《三國演義.第八回》:「卓疾既愈,入朝議事。」 《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馮主事略略放心,約定他們后日議事。」 |
分類查看組詞
議字組詞(2個字)
會議
建議
協議
議會
決議
審議
議論
議員
議長
議案
評議
抗議
爭議
議題
倡議
提議
商議
議程
議事
異議
議政
思議
議和
議席
非議
議定
和議
計議
動議
議決
參議
議院
合議
密議
擬議
議價
公議
面議
芻議
創議
附議
駁議
議購
奏議
訾議
聚議
物議
私議
清議
平議
品議
譏議
核議
共議
腹議
讜議
籌議
謗議
謠議
末議
追議
下議
滋議
霜議
濮議
熟議
生議
議恤
詆議
議主
款議
諫議
詔議
赍議
通議
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