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字組詞 蹺的詞語
蹺字的常見組詞有:蹊蹺、高蹺、踩高蹺、蹺蹺板、蹺足而待、蹺足而須、踏蹺、離蔬釋蹺、蹝蹺、龍蹺、釋蹺、跖蹺、躧蹺、蹺球、蹺身、蹺足抗手、蹺趹、蹺怪、蹺蹬弩、蹺蹀、蹺墊、蹺車、蹺足、蹺躍、蹺減、蹺恠、蹺踦、蹺脈、蹺足抗首、蹺毬,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蹺字的意思
qiāo 1.抬起(腿);豎起(指頭):把腿蹺起來。蹺著大拇指。2.腳后跟抬起,腳尖著地:蹺起腳看墻上的布告。3.高蹺:登在二尺多高的蹺上扭秧歌。4.跛(bǒ);瘸。
含有蹺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蹊蹺 | 蹊蹺 qīqiao 奇怪,可疑宋江見了這個大漢走得蹊蹺,慌忙起身趕出茶坊來,跟著那漢走。——《水滸全傳》辭典解釋蹊蹺 xī qiāo ㄒㄧ ㄑㄧㄠ 怪異而違背常情。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子細尋思,兩回三次,這場蹊蹺事。」《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六人看這光景,覺得有些蹊蹺。」也作「蹺敧」、「蹺蹊」。 |
高蹺 | 高蹺 gāoqiāo 民間舞蹈,表演者踩著有踏腳裝置的木棍,邊走邊表演。也指表演高蹺用的木棍踩高蹺辭典解釋高蹺 gāo qiāo ㄍㄠ ㄑㄧㄠ 雙足縛于直立的木棍上行走的游戲,舊稱為踏蹺。也作「高趫」。 |
踩高蹺 | 踩高蹺 cǎi gāoqiāo 踏在高蹺上行走辭典解釋踩高蹺 cǎi gāo qiāo ㄘㄞˇ ㄍㄠ ㄑㄧㄠ 一種民俗體育運動。分為兩種,一種是把長約三至五尺的木棒拴在腳上,且歌且舞;一種是兒童站在大人肩上,且歌且舞。每逢節日,常在街頭巡回演出。 |
蹺蹺板 | 蹺蹺板 qiāoqiāobǎn 做蹺蹺板游戲的器材,是一塊中間有橫軸的條形厚木板,架在支柱上,兩端坐人,做一起一落的游戲辭典解釋蹺蹺板 qiāo qiāo bǎn ㄑㄧㄠ ㄑㄧㄠ ㄅㄢˇ 一種兒童游樂器具。兩人坐在一塊長木板的兩端,木板中央有軸支撐,可上下起伏取樂。 也稱為「翹翹板」。 |
蹺足而待 | 蹺足而待 qiāozú’érdài 蹺足:舉足。抬起腳來等待。預言不久將發生的事則事可定,賊可死,功可蹺足而待矣。——三國蜀· 諸葛亮《勸將士勤功己闕教》辭典解釋蹺足而待 qiāo zú ér dài ㄑㄧㄠ ㄗㄨˊ ㄦˊ ㄉㄞˋ 蹺起腳來等待。形容非常輕松的等待成果。 三國蜀.諸葛亮〈勸蔣士勤攻已闕教〉:「自今以后,諸有忠慮于國,但勤攻吾之闕,則事可定,賊可死,功可蹺足而待矣。」 |
蹺足而須 | 亦作“ ]”。同“蹺足而待 ”。 |
踏蹺 | 1.踩高蹺。表演者裝扮成戲劇或傳說中人物,踩在有踏腳裝置的木棍上,邊走邊表演。 辭典解釋踏蹺 tà qiāo ㄊㄚˋ ㄑㄧㄠ 將雙腳綁在棍上踏板借以行走的民俗游藝。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二.舞隊》:「鼓板、踏蹺、撲旗。」也作「踏高?」。 |
離蔬釋蹺 | 1.離開蔬食﹐脫去木屐(一說為草鞋)。比喻脫離清苦生活﹐入身仕官。 |
蹝蹺 | 踩高蹺。 |
龍蹺 | 道教所謂飛行之術。見“ ]”。 |
釋蹺 | 1.亦作"釋屩"。 2.脫去草鞋。喻出仕。 |
跖蹺 | 1.亦作"跖蹻"。 2.盜跖與莊蹻。古代傳說中的兩個大盜。 |
躧蹺 | 1.踩高蹺。 |
蹺球 | 宋代單球門蹴鞠比賽中隊員職責稱謂之一。專司挾住同伴踢來的球,并向球頭供球打門。也稱驍色﹑色挾。 |
蹺身 | 1.猶挺身。 |
蹺足抗手 | 1.亦作"蹻足抗手"。 2.手舞足蹈貌。 |
蹺趹 | 1.亦作"蹻趹"。 2.舉足疾行。 |
蹺怪 | 1.亦作"蹺怪"。 2.奇怪,可疑。 |
蹺蹬弩 | 古代弩弓名。用腳踏弩機括而發射,故稱。 |
蹺蹀 | 1.亦作"蹻蹀"。 2.猶奔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