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字組詞 陸的詞語
陸字的常見組詞有:大陸、陸續、陸地、陸軍、登陸、內陸、著陸、陸路、水陸、海軍陸戰隊、大陸架、軟著陸、光怪陸離、新大陸、內陸河、次大陸、斑駁陸離、陸運、內陸國、內陸湖、大陸性氣候、雙陸、水陸畢陳、歐亞大陸、南亞次大陸、陸賈、酈生、陸上、陸架、陸九淵、陸稻,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陸字的意思
lù [lù]陸地,高出水面的土地:大陸。陸路。[liù]數目“六”的大寫。多用于票證、賬目等。
含有陸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大陸 | 大陸 dàlù(1) (2) 地殼的隆起部分,面積達幾百萬平方公里,并有足夠的高度,以致大部分高出海平面的陸地(3) 地球上陸地大的劃區,特指其大小和結構上與島嶼和半島不同的大片陸地及以山脈為界的大盆地(如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大陸 dàlù 對除了 臺灣省、 香港和 澳門之外的 中國領土的稱呼辭典解釋大陸 dà lù ㄉㄚˋ ㄌㄨˋ 地表巨大的陸塊,對海岸而言。一般言之,地球有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和南極洲。其中歐、亞、非三洲稱為「舊大陸」,美洲稱為「新大陸」。 臺灣等地對大陸地區的專稱。 如:「大陸河山景致優美。」 |
陸續 | 陸續 lùxù 表示有先有后,時斷時續 散會后,大家陸續回去了方陸續退出。——《廣東軍務記》辭典解釋陸續 lù xù ㄌㄨˋ ㄒㄩˋ 接連不斷。 《三國演義.第三回》:「是時得詔大喜,點起軍馬,陸續便行。」 《文明小史.第四○回》:「直到一點多鐘,余大魁諸人都陸續的來了。」 近義詞連續,絡續,繼續,持續,延續反義詞中斷人名。字智初,東漢會稽吳人,生卒年不詳。明帝時以孝著稱。 |
陸地 | 陸地 lùdì 地球表面的固體部分,與海洋的水域形成對照航行到看不見陸地了辭典解釋陸地 lù dì ㄌㄨˋ ㄉㄧˋ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湖泊、河川等的部分。 反義詞海洋 |
陸軍 | 陸軍 lùjūn 在陸地上作戰的軍隊。是軍種之一。一般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學兵等兵種辭典解釋陸軍 lù jūn ㄌㄨˋ ㄐㄩㄣ 以陸地作戰為主的軍種。通常由步兵、騎兵、炮兵、裝甲兵、工兵、通信兵等兵科組成。既能單獨作戰,又能為海、空軍的后援。是澈底殲滅敵人、攻占敵陣、決定最后勝負的軍種。 |
登陸 | 登陸 dēnglù 渡過海洋或江河登上陸地辭典解釋登陸 dēng lù ㄉㄥ ㄌㄨˋ 從海上登上陸地。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次日,風定開船,又行了幾程。大爺、二爺由水登陸。」 從海上向陸地進攻,攻占陸面。 如:「諾曼第登陸」。到達。 如:「登陸月球」。 |
內陸 | 內陸 nèilù 內地,遠離海岸的大陸內陸盆地辭典解釋內陸 nèi lù ㄋㄟˋ ㄌㄨˋ 大陸的內部地區。 近義詞內地 |
著陸 | 著陸 zhuólù 飛機等降落到地面上 |
陸路 | 陸路 lùlù 陸地上的交通道路辭典解釋陸路 lù lù ㄌㄨˋ ㄌㄨˋ 陸地上通行的道路。 如:「從這里到北平,走陸路比走水路快。」反義詞水路 |
水陸 | 水陸 shuǐ-lù(1) ∶水路和陸路水陸聯運水陸樞紐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資治通鑒》(2) ∶水里和陸上所產的食物,特指山珍海味水陸俱陳辭典解釋水陸 shuǐ lù ㄕㄨㄟˇ ㄌㄨˋ 水路與陸路。 《文選.左思.蜀都賦》:「水陸所湊,兼六合而交會焉。」 《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策分兵水陸并進,圍住吳城。」 水陸所產的食物。 唐.白居易〈秦中吟.輕肥〉:「尊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三國演義.第八回》:「允拜謝歸家,水陸畢陳,于前廳正中設座。」 水陸道場的簡稱。參見「水陸道場」條。 《水滸傳.第四五回》:「小僧已和眾僧,都在水陸堂上,從五更起來誦經,到如今未曾住歇。」 《金瓶梅.第七回》:「到二十六日,請十二位高僧念經,做水陸燒靈。」 |
海軍陸戰隊 | 主要執行登陸作戰任務的海軍兵種。由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等部隊組成,有的還編有航空兵。裝備有水陸兩用坦克、水陸裝甲輸送車、氣墊艇、火炮等適應登陸作戰的武器裝備、器材和運輸工具。具有機動性強和適應多種環境作戰的能力。辭典解釋海軍陸戰隊 hǎi jūn lù zhàn duì ㄏㄞˇ ㄐㄩㄣ ㄌㄨˋ ㄓㄢˋ ㄉㄨㄟˋ 隸屬于海軍的地面作戰部隊。 |
大陸架 | 又稱“陸架”、“陸棚”、“大陸棚”。沿海國家陸地領土在海底的延伸部分。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家大陸架范圍包括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如果這個區域寬度不到200海里,可擴大到200海里。如超過200海里,則不應超越350海里,或不應超出以2500米海水深度為界以外100海里。公約還規定沿海國家對大陸架擁有主權,大陸架內資源屬該主權國所有。辭典解釋大陸架 dà lù jià ㄉㄚˋ ㄌㄨˋ ㄐㄧㄚˋ 大陸邊緣的一部分。為大陸的自然延伸,坡度平緩。參見「大陸棚」條。 |
軟著陸 | 軟著陸 ruǎnzhuólù 在天體(如月球)上作不損壞飛行器的著陸 |
光怪陸離 | 光怪陸離 guāngguài-lùlí 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 走前看:那土丘、石柱儼然象一個個變幻莫測的“怪影”,象塔,象閣,如蛇,如駱駝,千形萬狀,光怪陸離辭典解釋光怪陸離 guāng guài lù lí ㄍㄨㄤ ㄍㄨㄞˋ ㄌㄨˋ ㄌㄧˊ 光怪,怪異的光景。參見「光怪」條。陸離,參差分散的樣子。參見「陸離」條。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繽紛。《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那柴燒的一塊一塊的,結成就和太湖石一般,光怪陸離。」《文明小史.第五七回》:「金、銀兩姊妹看見一座洋貨鋪,陳設得光怪陸離,便跨步進去。」也作「陸離光怪」。 |
新大陸 | 美洲的別稱。因為它是到十五世紀以后才由歐洲人殖民的,相對于他們原先居住的歐洲大陸而言,故有此稱。比喻重大的新發現。辭典解釋新大陸 xīn dà lù ㄒㄧㄣ ㄉㄚˋ ㄌㄨˋ 美洲。參見「美洲」條。 如:「他朝思暮想的,就是移民新大陸。」比喻新奇的境界或發現。 如:「攀登至最高峰,他發現了一處人跡罕至的人間仙境,好似一塊新大陸。」 |
內陸河 | 不流入海洋而注入內陸湖或消失在沙漠里的河流。如我國新疆的塔里木河、青海的柴達木河等。 |
次大陸 | 次大陸 cìdàlù(1) (2) 一個大陸的廣闊而又多少近于獨立的分區印度次大陸向北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包括連巴基斯坦在內的印度半島的全部(3) 幅員廣大但小于通常稱為洲的一塊大陸(如格陵蘭)辭典解釋次大陸 cì dà lù ㄘˋ ㄉㄚˋ ㄌㄨˋ 面積比洲小,在地理或政治上又自成格局的陸地。如印度半島。 |
斑駁陸離 | 斑駁陸離 bānbó-lùlí(1) 斑駁:色彩雜亂。陸離:參差不一的樣子。形容色彩多樣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駁陸離其上下。——屈原《離騷》(2) 亦作“陸離斑駁”我們看看古磁的細潤秀美,古泉幣的陸離斑駁,古玉的豐腴有澤,古印的肅肅有儀,胸襟也可豁然開朗。——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辭典解釋斑駁陸離 bān bó lù lí ㄅㄢ ㄅㄛˊ ㄌㄨˋ ㄌㄧˊ 形容色彩雜亂不一。《聊齋志異.卷一二.古瓶》:「器大可合抱,重數十斤,側有雙環,不知何用,斑駁陸離。」也作「陸離斑駁」。 |
陸運 | 陸運 lùyùn 陸地上交通運輸辭典解釋陸運 lù yùn ㄌㄨˋ ㄩㄣˋ 以鐵路、公路等陸地交通工具進行的運輸。 如:「這批補給物品已由陸運運抵前方。」 |
內陸國 | 遠離海洋、沒有海岸線和出海口、四周與鄰國土地毗連的國家。如亞洲的蒙古、非洲的烏干達等國。辭典解釋內陸國 nèi lù guó ㄋㄟˋ ㄌㄨˋ ㄍㄨㄛˊ 四周與鄰國土地毗連,沒有海岸線和出海口的國家。如亞洲的寮國,非洲的烏干達等。西元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條約規定:內陸國家享有自由通過海洋之權。 |
內陸湖 | 在大陸內部不通海洋的湖,湖水含鹽分和礦物質較多,如我國的青海湖。辭典解釋內陸湖 nèi lù hú ㄋㄟˋ ㄌㄨˋ ㄏㄨˊ 位于陸地內部,不通海洋的湖泊。通常含鹽分和礦物質較多。如青海湖。 |
分類查看組詞
陸字組詞(2個字)
大陸
陸續
陸地
陸軍
登陸
內陸
著陸
陸路
水陸
陸運
雙陸
陸上
陸架
陸稻
陸橋
陸風
陸游
陸沉
陸離
鴻陸
二陸
西陸
博陸
川陸
回陸
原陸
皋陸
于陸
莧陸
炎陸
秋陸
東陸
熏陸
隨陸
阜陸
小陸
和陸
都陸
馬陸
羊陸
棋陸
幽陸
皮陸
壇陸
顧陸
遵陸
躅陸
源陸
夷陸
陽陸
巖陸
薰陸
險陸
文陸
朱陸
商陸
山陸
桑陸
三陸
讓陸
窮陸
青陸
翹陸
起陸
平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