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字組詞 陜的詞語
陜字的常見組詞有:陜西、二陜、函陜、陜汋、陜甘寧、陜甘寧邊區、陜甘革命根據地、陜輸、陜津、陜塞、陜洛、陜服、陜甘、裂陜、關陜、分陜,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陜字的意思
shǎn 1.指陜西。2.姓。
含有陜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陜西 | 陜西 Shǎnxī 中國西北部的省,簡稱陜或秦。面積20萬平方公里,人口2,890萬,省會西安。北部為黃土高原,中部為關中平原,南部為秦嶺、大巴山山地。森林、煤、鉬、汞、石棉儲量豐富,工業以輕工、紡織為主,是西北地區工業發達的省 |
二陜 | 指陜東與陜西。 |
函陜 | 泛指今陜西一帶。 |
陜汋 | 晃動不定貌。陜,通“閃 ”。 |
陜甘寧 | 陜西﹑甘肅﹑寧夏的合稱。 |
陜甘寧邊區 | 原為陜甘蘇區。1935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到達陜北后,成為革命的中心根據地。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根據國共合作協議,將陜甘蘇區改名為陜甘寧邊區,并成立邊區政府,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的總后方、全國各抗日根據地和全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政治指導中心。1946年國民黨政府發動全面內戰,毛澤東等率黨中央留在陜北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邊區發動的重點進攻,推動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 |
陜甘革命根據地 | 又稱“陜甘蘇區”。在陜西北部和陜西、甘肅邊界地區。1932年至1934年間,在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領導下,先后開辟了陜甘邊和陜北革命根據地。1935年2月成立了以劉志丹、謝子長為首的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了對根據地的領導。同年7月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后,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陜甘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9月,紅二十五軍長征到達陜北,與當地的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隨后,陜甘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共中央和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長征的落腳點。 |
陜輸 | 1.不定貌。陜﹐通"閃"。 2.引申為輕佻。 |
陜津 | 即今茅津渡。以南岸在古陜縣(今屬河南省)城西北﹐故名。 |
陜塞 | 指陜津。 |
陜洛 | 陜縣和洛陽的并稱。 |
陜服 | 指古荊州地。 |
陜甘 | 陜西﹑甘肅的并稱。 |
裂陜 | 相傳周初周召二公分陜而治,周公治陜以東,召公治陜以西。陜即今河南省陜縣。事見《公羊傳.隱公五年》。后遂以"裂陜"謂朝廷大員出任地方長官。 |
關陜 | 1.指陜西地區。陜西古名關中,故稱。 |
分陜 | 陜即今陜西省陜縣。相傳周初周公旦﹑召公奭分陜而治,周公治陜以東,召公治陜以西。后謂封建王朝官僚出任地方官為"分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