雩字組詞 雩的詞語
雩字的常見組詞有:舞雩、雩壇、雩臺、雩兌、雩門、雩禱、禱雩、雩斂、雩山、夏雩、詠雩、風雩、雩帝、詠雩、風雩、雩蠟、雩禱、雩禜、雩社、雩禳、雩宗、雩祝、雩斂、雩祈、雩門、雩壇、雩兌、雩泉、雩祀、雩祭,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雩字的意思
yú 古代求雨的祭禮。
含有雩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舞雩 | 舞雩 Wǔyú 臺名。是魯國求雨的壇,在現在曲阜縣東。古代求雨祭天,設壇命女巫為舞,故稱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種祭祀風乎舞雩。——《論語·先進》辭典解釋舞雩 wǔ yú ㄨˇ ㄩˊ 古代祭天求雨的儀式。 《周禮.春官.司巫》:「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 祭天求雨的地方。 《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
雩壇 | 1.古時祈雨所設的高臺。 辭典解釋雩壇 yú tán ㄩˊ ㄊㄢˊ 祈雨的壇臺。今北平先農壇內有明、清的雩壇。 |
雩臺 | 1.祈雨的高臺。 |
雩兌 | 1.祭祀祈雨。兌﹐通"說"。祭名。 |
雩門 | 1.春秋時魯國南城門。 |
雩禱 | 1.猶雩祭。 |
禱雩 | 禱雨。 |
雩斂 | 1.為祈雨行祭而向百姓收取的所需財用。 |
雩山 | 辭典解釋雩山 yú shān ㄩˊ ㄕㄢ 山名。位于江西省雩都縣北,甚高峻,因相傳昔人祈雨于此山下而得名。 |
夏雩 | 古代夏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 |
詠雩 | 《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后以"詠雩"指吟詩作賦。 |
風雩 | 《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浴乎沂水之上﹐風涼于舞雩之下﹐歌詠先王之道而歸夫子之門。"后即借"風雩"表示不愿仕宦之志。 |
雩帝 | 辭典解釋雩帝 yú dì ㄩˊ ㄉㄧˋ 祭天帝以求雨。 《禮記.月令》:「大雩帝,用盛樂。」 |
詠雩 | 《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后以"詠雩"指吟詩作賦。 |
風雩 | 《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浴乎沂水之上﹐風涼于舞雩之下﹐歌詠先王之道而歸夫子之門。"后即借"風雩"表示不愿仕宦之志。 |
雩蠟 | 1.年終祭神。亦泛指祭神。 |
雩禱 | 1.猶雩祭。 |
雩禜 | 1.亦作"雩宗"。 2.祭水旱之神的壇。《禮記.祭法》:"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鄭玄注:"宗,皆當為'禜',字之誤也……雩禜,水旱壇也。"孔穎達疏:"祭水旱者,水甚祭水,旱甚祭旱,謂祭此水旱之神。"后借指祭祀水旱之神。 |
雩社 | 1.祭祀山川以祈雨。 |
雩禳 | 1.祭祀雨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