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鴉字組詞 鴉的詞語

    鴉字的常見組詞有:鴉片、烏鴉、鴉片戰爭、鴉雀無聲、涂鴉、寒鴉、夜鴉、雨鴉、鴉膽子、鴉頭、老鴉、第二次鴉片戰爭、霜鴉、畫蚓涂鴉、鶻入鴉羣、毛鴉頭、鶻打鴉鵝、烏鴉嘴、惱鴉、雙鴉、宮鴉、風鴉、髻鴉、白鴉、畫鴉、魚老鴉、伊鴉、火鴉、神鴉、鴉鬟蟬鬄,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鴉字的意思

    yā 鳥類的一科。羽毛大多為黑色,喙及足強壯,多在高樹上筑巢。中國常見的有烏鴉、寒鴉等。主食昆蟲,有時挖食播種的種子。

    含有鴉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鴉片 yāpiàn 又稱阿芙蓉。通稱大煙。得自罌粟乳汁干燥物的一種藥物,乳汁由罌粟未成熟蒴果而得,味苦且辣,是一種有刺激性的麻醉毒品阿片一作鴉片,《本草》云‘阿芙蓉’,今渾稱之曰煙,或曰大煙,或曰烏煙,或曰洋煙。——清· 張昌甲《煙話》辭典解釋鴉片  yā piàn   ㄧㄚ ㄆㄧㄢˋ   阿片的別名。參見「阿片」條。
    烏鴉 wūyā 一種鳥,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翼有綠光,多群居在樹林中或田野間,以谷物、果實、昆蟲為食物辭典解釋烏鴉  wū yā   ㄨ ㄧㄚ   動物名。脊椎動物鳥綱雀形目鴉科。體長尺余,有堅嘴,直而且大。全身黑色,有綠光,趾具鉤爪,警覺性高。以谷物、果實、昆蟲、動物腐尸為食物。多棲息于城市近郊或鄉村高樹。 也稱為「老鴰」。
    片戰爭 鴉片戰爭 Yāpiàn Zhànzhēng 1840—1842年英國為保護鴉片貿易對中國進行的侵略戰爭。18世紀末英國向中國輸入大量鴉片,造成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國民吸鴉片成癮,毒害極大。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廣州虎門銷毀英、美鴉片商交出的鴉片237.6萬斤。10月,英國政府以保護通商為名,出兵興戰。1842年6月英艦進入長江口,攻陷吳淞口。8月清政府派耆英、伊里布與璞鼎查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銀元 辭典解釋鴉片戰爭  yā piàn zhàn zhēng  ㄧㄚ ㄆㄧㄢˋ ㄓㄢˋ ㄓㄥ   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因英人販運鴉片于我國而起的戰爭。初派林則徐赴廣東嚴辦,英遂大舉來侵,攻陷沿海各地,清廷恐,乃派耆英、伊里布至江寧與英議和,訂南京條約。
    雀無聲 鴉雀無聲 yāquè-wúshēng 安靜,無一點聲息里面依然鴉雀無聲辭典解釋鴉雀無聲  yā què wú shēng   ㄧㄚ ㄑㄩㄝˋ ㄨˊ ㄕㄥ   形容非常寂靜。《紅樓夢.第二九回》:「見三人鴉雀無聲,各自哭各自的,也由不的傷心起來,也拿手帕子擦淚。」《老殘游記.第二回》:「就著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也作「鴉雀無聞」、「鴉鵲無聲」。 近義詞闃寂無聲,萬籟俱寂反義詞人聲鼎沸,搖旗吶喊
    涂鴉 túyā 比喻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多用做謙辭) 尚欲勉強涂鴉,以求指教。——《鏡花緣》辭典解釋涂鴉  tú yā  ㄊㄨˊ ㄧㄚ   幼兒不懂事,亂涂詩書,墨色如鴉。語本唐.盧仝〈示添丁〉詩:「忽來案上翻墨計,涂抹詩書如老鴉。」形容毛筆字的拙劣。亦用以謙稱自己的作文寫字、繪畫或書法方面的拙劣,技巧不成熟。《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小子初學涂鴉,勿以友故,行輩視之也。」《鏡花緣.第二二回》:「晚生倘稍通文墨,今得幸遇代鴻儒,尚卻勉強涂鴉,以求指教,豈肯自暴自棄。」 寫作或繪畫。 如:「當初只是隨便涂鴉,沒想到會被報社采用。」
    1.寒天的烏鴉;受凍的烏鴉。 2.烏鴉的一種。也稱慈鴉﹑慈烏﹑孝烏﹑小山老鴰。形體比普通烏鴉小,叫聲較尖。頸﹑腹﹑胸呈灰白色,其余部分黑色。舊傳能反哺其母。
    夜鴉 yèyā 在晚上叫的一種鳥
    雨鴉 yǔyā 黑嘴或黃嘴的杜鵑
    膽子 鴉膽子 yādǎnzǐ(1) ∶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Brucea javanica),被毛,奇數羽狀復葉,小葉卵狀披形針形,邊緣有鋸齒,花紫色,雌雄異株,圓錐花序,果實長卵形,產于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2) ∶中藥名。為苦木科植物鴉膽子的果實。中國主產廣東、廣西。苦,寒,有毒。清熱,殺蟲辭典解釋鴉膽子  yā dǎn zi  ㄧㄚ ㄉㄢˇ ˙ㄗ   植物名。苦木科鴉膽子屬,常綠灌木。全株密被黃色短柔毛,葉為奇數羽狀復葉。圓錐花序細長,腋生。花小,黃白色,雜性。果實或種子也稱為「鴉膽子」,核果長橢圓形,熟時黑色。種子可入藥,對阿米巴痢疾、瘧疾等病有療效。臺灣中南部平野、濁水溪兩岸常見之。
    鴉頭 yātou 丫頭
    老鴉 lǎoyā 〈方〉∶烏鴉
    第二次片戰爭 又稱“英法聯軍之役”。1856-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的侵華戰爭。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炮轟廣州。次年,法國也乘機出兵,與英國組成侵華聯軍。聯軍先后攻陷廣州、大沽,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簽訂《天津條約》,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割占中國大片領土。1860年,英法聯軍擴大戰爭,攻陷天津、北京,咸豐帝逃往熱河行宮。不久,清政府又被迫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由于外國的蠻橫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協投降,使中國又一次大量喪失領土主權。
    即烏鴉。烏鴉兇猛貪殘﹐故稱。
    畫蚓涂 1.形容書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謙辭。
    鶻入 比喻驍勇無敵。 辭典解釋鶻入鴉群  hú rù yā qún  ㄏㄨˊ ㄖㄨˋ ㄧㄚ ㄑㄩㄣˊ   鶻,鷙鳥,一種猛禽。鶻入鴉群比喻威力強猛,所向無敵。 《北史.卷五一.齊宗室諸王傳上.上洛王思宗傳》:「爾擊賊如鶻入鴉群,宜思好事。」 唐.韓翃〈寄哥舒仆射詩〉:「左盤右射紅塵中,鶻入鴉群有誰敵?」
    1.亦作"毛丫頭"。 2.女孩子。 3.指年青姑娘﹐用于蔑稱。
    鶻打  比喻所向無敵。鶻為猛禽,善擊其他鳥類。
    指多話而令人討厭的人。辭典解釋烏鴉嘴  wū yā zuǐ   ㄨ ㄧㄚ ㄗㄨㄟˇ   喜好傳閑話或言語不中聽的人。 《石點頭.卷一三.唐玄宗恩賜纊衣緣》:「誰知是個烏鴉嘴,耐不住口,隨地去報新聞,頃刻就嚷遍了滿營。」
    烏鴉。舊時世人惡之,故稱。
    1.亦作"雙鴉"。 2.指少女雙髻。

    分類查看組詞

    其它漢字組詞

    * 鴉字的常見組詞有:鴉片、烏鴉、鴉片戰爭、鴉雀無聲、涂鴉、寒鴉、夜鴉、雨鴉、鴉膽子、鴉頭、老鴉、第二次鴉片戰爭、霜鴉、畫蚓涂鴉、鶻入鴉羣、毛鴉頭、鶻打鴉鵝、烏鴉嘴、惱鴉、雙鴉、宮鴉、風鴉、髻鴉、白鴉、畫鴉、魚老鴉、伊鴉、火鴉、神鴉、鴉鬟蟬鬄,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