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怎么讀 兩的意思

漢字 | 兩 |
---|---|
讀音 |
|
注音 | ㄌㄧㄤˇ |
部首 | [一] 一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8 部外:7 |
異體字 | ? 両 兩 輛 匁 兩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簡體字形 | 兩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169 |
其它編碼 | 五筆:gmhy 倉頡:mlbo 鄭碼:aloo 四角:10227 |
筆順編碼 | 12523434 |
筆順筆畫 | 一丨フ丨ノ丶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橫折鉤 豎 撇 點 撇 點 |
兩字的意思
同“兩”。
兩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兩
liǎng ㄌㄧㄤˇ
◎ 同“兩”。
英語 two, both, pair, couple; ounce
德語 zwei,Unze (S)?,Tael ( alte chinesische Geldeinheit )? (Z?hl, Wirtsch)
法語 deux (unités)?,once,ta?l
兩字的詳細解釋
兩字的辭典解釋
量詞:? ? 計算重量的單位。公制一兩等于十分之一公斤;一臺兩等于十六分之一臺斤。? ? 計算車輛的單位。《書經·牧誓·序》:「戎車三百兩。」通「輛」。
數目字,表一對、一雙之意。如:「兩本書」、「兩姊妹」。唐·李白〈長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副雙方、彼此。如:「兩敗俱傷」、「模棱兩可」。《三國志·卷一○·魏書·荀攸傳》:「今兄弟遘惡,此勢不兩全。」
形幾、若干,表約略之詞。如:「兩下子」、「過兩天再看看!」
康熙字典解釋
兩【子集下】【入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6畫
〔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兩【卷七】【?部】
二十四銖爲一兩。從一;?,平分,亦聲。良奬切
說文解字注
(兩)二十四銖爲一兩。一字衍。禾部曰。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一銖。律曆志曰。衡權本起於黃鍾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爲兩。二十四銖爲兩。按兩者、?黃鍾之重。故從?也。從一?。會意。?、逗。平分也。?小徐作兩。誤。今正。也字今增。此說從?之意。?亦聲。良奬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