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怎么讀 吻的意思

漢字 | 吻 |
---|---|
讀音 |
|
注音 | ㄨㄣˇ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7 部外:4 |
異體字 | ? ? ? 呅 呡 肳 ?? ?? ?? 脗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43B |
其它編碼 | 五筆:kqrt 倉頡:rphh 鄭碼:jrod 四角:67020 |
筆順編碼 | 2513533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ノフノノ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撇 橫折鉤 撇 撇 |
吻字的意思
1.嘴唇:接吻。唇吻。
2.用嘴唇接觸人或物,表示喜愛。
3.動物的嘴,也指低等動物的口器或頭部前端突出的部分。
吻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吻
wěn ㄨㄣˇ
嘴唇:吻合(意見、看法完全相同)。 用嘴唇接觸表喜愛、親熱:接吻。吻別。 動物的嘴。英語 kiss; the lips; coinciding
德語 Kuss (S)?,küssen (V)
吻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吻
肳 wěn
〈名〉
(1) (形聲。從口,勿聲。本義:嘴唇)
(2) 同本義 [lips]
吻,唇兩角頭邊也。——《華嚴經音義》
黃吻瀾漫赤。——左思《嬌女詩》
遂鼓吻奮爪以向先生。——馬中錫《中山狼傳》
又如:接吻;親吻
(3) 嘴;口 [mouth]
使人之吻助己言談。——《墨子·尚同中》
又如:吻舌(吻唇。口和舌);吻吮(用口吹奏);吻流(利口之輩);吻創(口瘡);吻翰(口與筆);吻噤(閉口);吻儒(善謔利口的儒生)
(4) 語氣;口氣 [mood]。
如:口吻
(5) 指鴟吻。古建筑屋脊兩端的裝飾物 [ornament on roof ridge,in the shape of a legendary animal]
其制設吻者為殿,無吻者不為殿矣。——宋· 葉夢得《石林燕語》
詞性變化
◎ 吻 wěn
〈動〉
(1) 合;閉 [close]
道士搖著鈴注卵子,念幾句生意經,吻了材蓋。——清· 張南莊《何典》
又如:吻著唇點點頭
(2) 親嘴 [kiss]。
如:他渴望著吻她一下
(3) 緊接;相符合 [coincide]
閩城吻海而派江,輔山以居。—— 唐· 沈亞之《閩城開新池記》
吻字的辭典解釋
嘴脣。《說文解字·口部》:「吻,口邊也。」《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庸人之御駑馬,亦傷吻敝策而不進於行,匈喘膚汗,人極馬倦。」《聊齋志異·卷一·畫皮》:「乞人咯痰唾盈把,舉向陳吻曰:『食之!』」
動用嘴脣接觸。如:「吻別」、「吻臉頰」。
康熙字典解釋
吻【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4畫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武粉切,音抆。《說文》口邊也。《玉篇》口吻。《釋名》吻,免也。入之則碎,出則免也。
又取抆也。漱唾所出,恆加抆拭,因以爲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註》吻,口腃也。《前漢·東方朔傳》吐脣吻。《玉篇》亦作??。《集韻》或作肳呅。??原從昏。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吻【卷二】【口部】
口邊也。從口勿聲。??,吻或從肉從昬。武粉切
說文解字注
(吻)口邊也。曲禮注云。口旁曰咡。廣雅云。咡謂之吻。考工記。銳喙、決吻。鄭曰。吻、口腃也。釋名曰。吻、免也。抆也。卷也。從口。勿聲。武粉切。十三部。勿聲在十五部。合韻也。
(??)吻或從肉從昏。昏聲也。凡昏、皆從氏。不從民。字亦作?、作脗。皆?之俗也。凡言脗合當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