媵怎么讀 媵的意思

漢字 | 媵 |
---|---|
讀音 |
|
注音 | ㄧㄥˋ |
部首 | [女] 女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10 |
異體字 | ? ?? ??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AB5 |
其它編碼 | 五筆:eudv|eugv 倉頡:bfqv 鄭碼:quzm 四角:79244 |
筆順編碼 | 3511431134531 |
筆順筆畫 | ノフ一一丶ノ一一ノ丶フノ一 |
筆順名稱 | 撇 橫折鉤 橫 橫 點 撇 橫 橫 撇 捺 撇點 撇 橫 |
媵字的意思
1.古代貴族女子出嫁時陪嫁的人。
2.妾。
媵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媵
yìng ㄧㄥˋ
古代指隨嫁,亦指隨嫁的人:“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古代稱姬妾婢女:妾媵。媵侍。送,相送:“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鄰兮媵予。”英語 a maid who accompanies bride to her new home; to escort; a concubine
法語 servante accompagnant la jeune mariée dans sa nouvelle maison
媵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媵 yìng
〈動〉
(1) (形聲。從女,朕( zhèn)聲。本義:指隨嫁,陪送出嫁)
(2) 同本義 [accompany]
媵御馂。——《儀禮·士昏禮》。注:“古者嫁女,必娣姪從之,謂之媵。”
以媵秦穆姬。——《左傳·僖公五年》
(3) 又如:媵婢(陪嫁的婢女);媵從(陪嫁的女子);媵女(指侄娣從嫁者)。亦指以臣仆陪嫁。如:媵臣(古時隨嫁的臣仆);媵從(隨嫁的臣仆);媵御(古婚禮中男女雙方的侍從)
(4) 相送;致送 [give;present]
媵,送也。——《爾雅》
媵布席于奧。——《儀禮·士昏禮》。注:“媵,送也。”
媵觚于賓。——《儀禮·燕禮》。注;“媵,送也。”
魚鱗鱗兮來媵予。——《楚辭·九歌·河伯》
媵有莘之婦。——《楚辭·天問》
詞性變化
◎ 媵 yìng
〈名〉
(1) 古代嫁女時隨嫁或陪嫁的人 [bridesmaid]
從衣文之媵七十人。——《韓非子·外儲》
(2) 小妻 [concubine]
且買妾納媵,因聘為資。——南朝梁· 沈約《秦彈王源》
(3) 又如:媵侍(妾和婢);媵御(姬妾);媵嬖(寵妾)
(4) 庶賤者,服役的女人 [humble person]
媵人持湯沃灌。——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5) 又如:媵婢(侍婢);媵母(普通婦女)
媵字的辭典解釋
古代陪送出嫁的女子和男子。《儀禮·士昏禮》:「媵御馂。」漢·鄭玄·注:「古者嫁女必姪娣從,謂之媵。姪,兄之子。娣,女弟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昔秦伯嫁其女于晉公子,令晉為之飾裝,從文衣之媵七十人。」
侍妾。《后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衍娶北地任氏為妻,悍忌,不得蓄媵妾。」
動陪嫁、送嫁。《左傳·僖公五年》:「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晉·杜預·注:「送女曰媵。」
相送。《楚辭·屈原·九歌·河伯》:「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鄰兮媵予。」《后漢書·卷五九·張衡傳》:「迅飆?其媵我兮,鶩翩飄而不禁。」
康熙字典解釋
媵【丑集下】【女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10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以證切,音孕。《說文》送也。《釋文》古者同姓娶夫人,則同姓二國媵之。《釋名》三品曰姬,五品曰媵。《左傳·成八年》凡諸侯嫁女,同姓媵。
又飮爵亦曰媵。《儀禮·燕禮》主人媵爵于賓。《註》先飮一爵,後一爵從之也。
又凡送皆曰媵。《楚辭·九歌》波滔滔兮來迎,魚鱗鱗兮媵子。
又寄物爲媵。本作??。《揚子·方言》??,寄也。從月。俗從月,非。一作??。月字從冂內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