巋怎么讀 巋的意思
“巋”字共有1個讀音:
[kuī]

漢字 | 巋 |
---|---|
讀音 |
|
注音 | ㄎㄨㄟ |
部首 | [山] 山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21 部外:18 |
異體字 | 嵬 巋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簡體字形 | 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DCB |
其它編碼 | 五筆:mwnh|mtnh 倉頡:uhmb 鄭碼:llwl 四角:22127 |
筆順編碼 | 252325151212151145252 |
筆順筆畫 | 丨フ丨ノ丨フ一フ一丨一丨一フ一一丶フ丨フ丨 |
筆順名稱 | 豎 豎折/豎彎 豎 撇 豎 橫折 橫 橫折 橫 豎 橫 豎 提 橫折 橫 橫 點 橫撇/橫鉤 豎 橫折鉤 豎 |
巋字的意思
同“巋”。
巋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巋
kuī ㄎㄨㄟˉ
◎ 同“巋”。
英語 grand, stately; secure, lasting
德語 hügelig, hüglig
法語 haut et puissant (montagne)?,vallonné
巋字的詳細解釋
巋字的辭典解釋
巋ㄎㄨㄟkuī形
小山羅列。《爾雅·釋山》:「小而眾,巋。」宋·邢昺·疏:「言山小而眾,叢萃羅列者名巋。」
副高大堅固的樣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序》:「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獨存。」宋·張載·注:「巋然,高大堅固貌也。」
康熙字典解釋
巋【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7畫
《廣韻》《集韻》丘追切《韻會》區韋切,??音蘬。《爾雅·釋山》小而衆,巋。《疏》言小山而衆叢萃羅列者名巋。《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巋?穹崇。《註》高大貌。
又上聲。《廣韻》丘誄切《集韻》《韻會》《正韻》苦軌切,??音樻。義同。
又去聲。《集韻》丘愧切,音喟。巋然,獨貌。《莊子·天下篇》巋然有餘。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嵬【卷九】【嵬部】
高不平也。從山鬼聲。凡嵬之屬皆從嵬。五灰切
說文解字注
(嵬)山石崔嵬。高而不平也。各本作高不平也四字。今依南都賦李注訂。有高而上平者。兀下曰高而上平、爾雅曰夷上灑下曰漘是也。周南。陟彼崔嵬。釋山曰。石戴土謂之崔嵬。毛傳曰。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說似互異。依許云高不平、則毛傳是矣。惟土山戴石、故高而不平也。岨下云。石山戴土。亦與毛同。從山。鬼聲。此篆可入山部、而必立爲部首者、巍從此也。五灰切。十五部。
巋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巋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