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怎么讀 泰的意思

漢字 | 泰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ㄞˋ |
部首 | [水] 水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6 |
異體字 | ? 太 夳 ?? ??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CF0 |
其它編碼 | 五筆:dwiu 倉頡:qke 鄭碼:cokv 四角:50909 |
筆順編碼 | 1113424134 |
筆順筆畫 | 一一一ノ丶丨丶一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 橫 橫 撇 捺 豎鉤 點 提 撇 點 |
泰字的意思
1.平安;安寧:泰然。國泰民安。
2.極;最:泰西。
3.太;過甚:簡略泰甚。富貴泰盛。
4.姓。
泰字的基本解釋
● 泰
tài ㄊㄞˋ
平安,安定:泰適(幽閑安適)。泰安。泰然處之。 佳,美好:泰運。否(pǐ)極泰來。 極:泰西(舊指歐洲)。 驕縱,傲慢:泰侈(驕縱奢侈)。驕泰。 通:天地交泰。
英語 great, exalted, superior; big
德語 Thail?nder, Thai (S)?,gr??te, h?chste, meiste (Adj)?,sicher, friedlich (Adj)?,Tai (Eig, Fam)
法語 paisible,calme,grand,éminent,extrême
泰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泰 tài
〈形〉
(1) (形聲)
(2) 同本義 [slippery]
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實同字。——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3) 安定平和 [peaceful]
泰,安也。——《字匯》
宇泰定者,發乎天光。——《莊子·庚桑楚》
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以祈國泰民安。——吳自牧《夢梁錄》
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處之泰然也。——《元史·許衡傳》
否泰如天地。——《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如:泰日(天下太平的時代);泰治(太平安定);泰定(安定);泰和(太平);泰平(政教清平,國泰民安。即太平);泰通(國泰政通)
(4) 奢侈 [luxurious]
泰,侈也。——《玉篇》
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論語·述而》
又如:泰侈(驕縱奢侈);泰靡(奢靡)
(5) 驕縱;傲慢 [arrogant]
驕泰奢侈。——《國語·晉語》
以泰于國。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禮記》
(6) 大之極,極大 [maximal;great]
泰,大也。——《易·泰卦》釋文引馬注
遇泰之需。——《左傳·哀公九年》。疏:“泰者,大也。”
假爾泰龜有常。——《禮記·曲禮上》。疏:“泰者,大中之大也。”
不以泰乎?——《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泰河(大河);泰呂(大呂);泰武(強大的武力);泰運(大運,天運);泰風(大風,西風)
(7) 極 [extreme]。
如:泰西(極西。舊泛指西方國家);泰東(極東。泛指東亞、南亞、東南亞各國);泰玄(深奧玄妙的道理);泰古(遠古,上古);泰東西(泛指歐美和東亞、南亞、東南亞各國)
詞性變化
◎ 泰 tài
〈名〉
(1) 山名 [Taishan mountain]。泰山主峰在山東省泰安縣境。是“五岳”之首的東岳。又名岱宗。如:泰華(泰山與華山);泰岱(泰山);泰岳山(武當山別名)
(2) 古州名 [Tai prefecture]
(3) 五代唐置,明代改稱保定府,治所在河北省清苑縣。今為保定市
(4) 南唐置,治所在海陵(今江蘇省泰州市)
(5) 縣名 [Tai county]。在江蘇省中部。漢置海陵縣,明為泰州,1912年改為泰縣。1949年后拆置泰州市
(6) 古酒樽名 [wine vessel]。
如:泰和湯(指酒)
(7) 六十四卦之一 [name of a trigram in paguah]
象曰:天地交,泰。——《易·泰》
(8) 泰國的簡稱 [Thailand]
(9) 姓
泰字的辭典解釋
順適如意、命運亨通。如:「泰運」。
舒適、安樂。如:「福體康泰」、「國泰民安」。
奢侈。如:「驕泰」、「奢泰」。
暢通。如:「天地交泰」。
極。如:「泰西」。
副甚。如:「泰過」。通「太」。
名《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為天地交而二氣通之象。
泰國的簡稱。
康熙字典解釋
泰【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5畫
〔古文〕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蓋切,音太。《說文》滑也。
又大也。《前漢·郊祀歌》揚金光,橫泰河。
又通也。《易·泰卦》天地交泰。
又甚也。《詩·小雅》昊天泰憮。
又寬也,安也。《論語》君子泰而不驕。
又侈也。《晉語》恃其富寵以泰於國。
又丘名。《爾雅·釋丘》右陵泰丘。
又風名。《爾雅·釋天》西風謂之泰風。《註》西風成物,物豐泰也。
又山名。《爾雅·釋山》泰山爲東嶽。
又有小泰山,在朱虛縣,汶水所出。
又州名。本晉海陵郡,今屬揚州府。
又泰安州,本唐泰州,屬濟南府。俱見《廣輿記》。
又澤名。《山海經》瀤澤之水,東北流,注于泰澤。
又社名。《蔡邕·獨斷》天子之宗社曰泰社。
又尊名。《禮·明堂位》泰,有虞氏之尊也。
又《韻補》葉他計切,音替。《曹植·七啓》元化參神,與靈合契。惠澤播於黎苗,威靈鎭乎無外。超隆平於殷周,踵羲皇而齊泰。《說文》亦省作太。從水。俗作,非是。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泰【卷十一】【水部】
滑也。從廾從水,大聲。夳,古文泰。他蓋切〖注〗臣鉉等曰:本音他達切。今《左氏傳》作汏輔,非是。
說文解字注
(泰)滑也。此以曡韻爲訓。字從水。水在手中。下澑甚利也。與辵部達字義近。皆他達切。周易泰、通也。否、塞也。左傳汏輈及鼓跗著于丁寧、汏輈以貫笠轂。皆滑之意也。滑則寛裕自如。故引伸爲縱泰。如論語泰而不驕是也。又引伸爲泰侈。如左傳之汏侈、西京賦之心奓體泰是也。汏卽泰之隸省。隸變而與淅米之汏同形。作汰者誤字。從水。會意。大聲。他葢切。十五部。按隸作泰。字形字音字義皆與古絶異。
(夳)古文泰如此。按當作。從?、取滑之意也。從大聲。轉寫恐失其眞矣。後世凡言大而以爲形容未盡則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謂太卽說文夳字。夳卽泰、則又用泰爲太。展轉貤繆。莫能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