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怎么讀 潛的意思

漢字 | 潛 |
---|---|
讀音 |
|
注音 | ㄑㄧㄢˊ |
部首 | [氵] 三點水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12 |
異體字 | 潛 濳 灊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潛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F5B |
其它編碼 | 五筆:iaqj 倉頡:emua 鄭碼:vhrk 四角:31161 |
筆順編碼 | 441153515352511 |
筆順筆畫 | 丶丶一一フノフ一フノフ丨フ一一 |
筆順名稱 | 點 點 提 橫 豎折/豎彎 撇 豎提 橫 豎折/豎彎 撇 豎彎鉤 豎 橫折 橫 橫 |
潛字的意思
同“潛”。
潛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潛
qián ㄑㄧㄢˊ
◎ 同“潛”。
英語 hide; hidden, secret, latent
德語 tauchen, untertauchen ,verbergen, verhehlen ,verheimlichen, verbergen ,heimlich, hintergründig (Adj)
法語 se cacher,plonger
潛字的詳細解釋
潛字的辭典解釋
入水,在水面下活動。如:「潛水」、「鳥飛魚潛」。《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以三軍潛涉,當吳中軍而鼓之。」
深藏、隱藏。如:「潛藏」、「潛伏」。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形隱藏的。《易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宋·蘇軾〈赤壁賦〉:「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副秘密的、暗中的。如:「潛心默禱」。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五》:「后以雞鳴出去,平早潛歸。」唐·杜甫〈哀江頭〉詩:「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名《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潛〉,季冬薦魚,春獻鮪也。」指季冬獻魚,春獻鮪,以祀祖先之詩。本章首二句為:「猗與漆沮,潛有多魚。」猗與,贊美之詞,即美矣哉。漆沮,二河川名。潛,藏也。
康熙字典解釋
潛【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鹽切,??音??。《說文》涉水也。《揚子·方言》潛涵,沉也。
又游也。《註》潛行水中,亦曰游。
又藏也。《易·乾卦》陽氣潛藏。
又《爾雅·釋言》潛,深也。《詩·小雅》潛雖伏矣。
又漢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書·禹貢》沱潛旣道。
又丘名。《爾雅·釋丘》晉有潛丘。
又地名。《春秋·隱二年》公會戎于潛。
又邑名。《史記·楚世家》吳取楚之六潛。
又潛江,縣名。《廣輿記》屬安陸府。
又牛名。《酉陽雜俎》句漏縣大江中有潛牛。
又姓。宋安撫使潛說友。
又《小爾雅》魚之所息謂之潛。《詩·周頌》潛有多魚。《傳》潛,糝也。
又《廣韻》《集韻》??慈艷切,音??。義同。一曰伏流。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潛【卷十一】【水部】
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漢水爲潛。從水朁聲。昨鹽切
說文解字注
(潛)涉水也。上文云潛行水中。對下文浮行水上言之。邶風傳云。由厀以上爲涉。然則言潛者、自其厀以下??於水言之。所謂泳也。左傳哀十七年。越子以三軍潛涉。又按潛汓等字、後人不甚分明。若水經注江水篇云。有潛客泳而視之。見水下有兩石牛。此則謂潛全??水中矣。一曰藏也。此今日通行義。釋言曰。潛、深也。方言曰。潛、涵、沈也。從水。朁聲。昨鹽切。七部。一曰漢爲潛。釋水文。劉逵注蜀都賦云。禹貢梁州、沲潛旣道。有水從漢中沔陽縣南流。至梓潼漢壽縣。入大穴中。通岡山下。西南潛出。今名伏水。舊說云禹貢潛水也。郭樸爾雅音義同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