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怎么讀 瓠的意思

漢字 | 瓠 |
---|---|
讀音 |
|
注音 | ㄏㄨˋ|ㄏㄨˊ|ㄏㄨㄛˋ |
部首 | [瓜] 瓜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1 部外:6 |
異體字 | 狐 瓡 ?? ?? ?? 葫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4E0 |
其它編碼 | 五筆:dfny 倉頡:kshvo 鄭碼:gdzp 四角:42230 |
筆順編碼 | 13411533544 |
筆順筆畫 | 一ノ丶一一フノノフ丶丶 |
筆順名稱 | 橫 撇 捺 橫 橫 豎折折鉤 撇 撇 豎提 點 捺 |
瓠字的意思
瓠瓜,也叫瓠子。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葫蘆的變種。莖蔓生,果實長圓形,綠白色,嫩時可食。
瓠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瓠
hù ㄏㄨˋ
〔瓠子〕a.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夏天開白花,果實長圓形,嫩時可食;b.這種植物的果實。其它字義
● 瓠
hú ㄏㄨˊ
瓦壺。其它字義
● 瓠
huò ㄏㄨㄛˋ
〔瓠落〕大;空闊。英語 bottle gourd; calabash; pot
德語 Flaschenkürbis, Kalebasse [auch 葫蘆, lat. Allium scorodoprasum ] (S, Agrar)?,Hu (Eig, Fam)
法語 Calebasse
瓠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瓠 hù
〈名〉
(形聲。從瓜,夸聲。本義:瓠瓜) 同本義 [Makino bottle gourd]。一年生草本植物,爬蔓,夏開白花,果實長圓形,嫩時可吃。如:瓠齒(整齊、潔白的牙齒);瓠肥(又白又胖);瓠脯(干菜的一種。即瓠子干);瓠犀(瓠瓜的子。因排列整齊,色澤潔白,所以常用來比喻美人的牙齒。也作瓠棲)
瓠字的辭典解釋
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性草本。葉互生,呈掌狀或菱狀心臟形。卷須分歧。夏日葉腋生白色單性花,雌雄同株。果實圓長,表面有毛,可食,亦可曬干貯藏。
姓。如戰國時楚國有瓠巴。
康熙字典解釋
瓠【午集上】【瓜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廣韻》瓠??,瓢也。《詩·小雅》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正字通》瓜類分甘苦二種,甘者大,苦者小。陶弘景曰:瓠或有苦者,味如膽,不可食,非別生一種也。
又陸佃??雅,長而瘦上曰匏,短頸大腹曰瓠。瓠性甘。匏性苦。故詩曰匏有苦葉。左傳叔向曰: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後人皆合匏瓠爲一。據此說,說文瓠,匏也。陸璣詩疏:匏,瓠也。??非。《正韻》亦作葫。
又《爾雅·釋宮》康瓠謂之甈。《註》瓠壷也。《疏》說文云:破罌也。《前漢·賈誼傳》斡棄周鼎兮而寶康瓠。
又《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義同。《禮·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釋文》瓠,戸故反。《莊子·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註》瓠,徐音護。《正字通》瓠有平去二音。孫愐唐韻,一音壷,一音護,義同。非康瓠必讀若湖,瓜瓠必讀若互。字彙音湖,器也,音互,匏也。非。
又《集韻》瓠子,隄名。《前漢·武帝紀》夏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決河。《註》服?曰:瓠子,隄名也。在東郡白馬。蘇林曰:在鄄城以南,濮陽以北。
又《集韻》亦姓。《列子·湯問篇》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又《集韻》攻乎切,音孤。瓠讘,漢侯國名,在河東。《正字通》按漢地理志有瓡讘,無瓠讘。
又《集韻》黃郭切,音雘。《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註》瓠落,猶廓落。梁??文帝讀。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瓠【卷七】【瓠部】
匏也。從瓜夸聲。凡瓠之屬皆從瓠。胡誤切
說文解字注
(瓠)匏也。包部曰。匏、瓠也。二篆左右轉注。七月傳曰。壷、瓠也。此謂叚借也。從瓜。夸聲。胡誤切。五部。凡瓠之屬皆從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