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瓠的讀音 魏瓠的意思
魏瓠 魏瓠拼音是wèi hù,釋義是喻大而無用之物。
- 魏
- 瓠
“魏瓠”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èi hù]
- 漢字注音:
- ㄨㄟˋ ㄏㄨ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魏瓠”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魏王瓠"。
網絡解釋
魏瓠
魏瓠拼音是wèi hù,釋義是喻大而無用之物。
“魏瓠”的單字解釋
【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瓠】:瓠瓜,也叫瓠子。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葫蘆的變種。莖蔓生,果實長圓形,綠白色,嫩時可食。
“魏瓠”的相關詞語
* 魏瓠的讀音是:wèi hù,魏瓠的意思:魏瓠 魏瓠拼音是wèi hù,釋義是喻大而無用之物。
基本解釋
見"魏王瓠"。魏瓠
魏瓠拼音是wèi hù,釋義是喻大而無用之物。【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瓠】:瓠瓜,也叫瓠子。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葫蘆的變種。莖蔓生,果實長圓形,綠白色,嫩時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