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癰怎么讀 癰的意思

    “癰”字共有1個讀音: [yōng]  
    癰
    漢字
    讀音 [yōng]
    注音 ㄩㄥ
    部首 [疒]  病字旁
    筆畫 總筆畫:23 部外:18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左上包圍結構
    簡體字形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7670
    其它編碼 五筆:uvky 倉頡:kvug 鄭碼:tzyn 四角:00115
    筆順編碼 41341555251521532411121
    筆順筆畫 丶一ノ丶一フフフ丨フ一フ丨一フ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筆順名稱 點 橫 撇 點 提 撇點 撇點 撇點 豎 橫折 橫 橫折 豎 橫 豎彎鉤 撇 豎 點 橫 橫 橫 豎 橫

    癰字的意思

    同“”。

    癰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yōng ㄩㄥˉ

     ◎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癥,易生於頸、背部,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癥狀:癰疽。吮癰舐痔(喻不擇手段地巴結,厚顏無恥地迎合權貴)。

    英語 carbuncle, sore, ulcer, abscess

    德語 Karbunkel, Karfunkel (S)

    法語 ulcère,abcès

    癰字的詳細解釋

    癰字的辭典解釋

    癰ㄩㄥyōng 名

    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及壞死性炎癥。多由金黃葡萄球菌引起,呈局部腫脹,中央有許多小孔,呈瘺管狀,非常疼痛。有發燒、寒顫等現象,嚴重時,甚至并發敗血癥。

    康熙字典解釋

    癰【午集中】【疒部】 康熙筆畫:23畫,部外筆畫:18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邕。《說文》腫也。《廣韻》癰癤。《釋名》癰,壅也。氣壅否結,裹而潰也。《正字通》惡瘡也。有疵癰,赤施,兔齧,走緩四淫。厲癰,脫癰諸名。皆氣血稽留,榮衞不通之所致也。《後漢·律曆志》驚蟄晷長八尺二寸,未當至而至,多病癰疽脛腫。

    又地名。與雍州之雍通。《後漢·獻帝紀》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註》謂金城,酒泉,墩煌,張掖。

    又邕上聲。《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釋文》癰,委勇反。《集韻》亦作臃。

    又書作??。《韻會》或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癰【卷七】【疒部】

    腫也。從疒雝聲。於容切

    說文解字注

    (癰)腫也。肉部曰。腫、癰也。按腫之本義謂癰。引伸之爲凡墳起之名。如上文癅、腫也。痤、小腫也。則非謂癰也。釋名曰。癰、壅也。氣壅否結裏而潰也。從??。雝聲。於容切。九部。

    癰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癰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