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怎么讀 篆的意思

漢字 | 篆 |
---|---|
讀音 |
|
注音 | ㄓㄨㄢˋ |
部首 | [竹] 竹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9 |
異體字 | 蒃 ??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BC6 |
其它編碼 | 五筆:txeu 倉頡:hvno 鄭碼:mzgq 四角:88232 |
筆順編碼 | 314314551353334 |
筆順筆畫 | ノ一丶ノ一丶フ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
筆順名稱 | 撇 橫 點 撇 橫 點 撇折 橫撇/橫鉤 橫 撇 彎鉤 撇 撇 撇 捺 |
篆字的意思
1.漢字形體的一種:篆書。篆體。大篆。小篆。真草隸篆。
2.寫篆書:篆額(用篆字寫在碑額上)。
3.指印章。
篆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篆
zhuàn ㄓㄨㄢˋ
漢字的一種書體:大篆。小篆。篆體。篆書。書寫篆字:篆額。印章多用篆文,故為官印的代稱,又為對別人名字的敬稱:篆刻。攝篆。次篆。臺篆。英語 seal script; seal, official stamp
德語 Siegelschrift (S)
法語 caractères antiques des sceaux,sceau,écriture sigillaire
篆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篆 zhuàn
〈名〉
(1) (形聲。從竹,彖( tuàn)聲。從竹,與簡冊有關。本義:即篆書。漢字的一種書體,通常包括大篆、小篆,一般指小篆)
(2) 同本義 [seal character]
篆,引書也。謂引筆而箸之于竹帛。——《說文》。故史籀所作為大篆, 李斯所作為小篆,又有以摹印者為繆篆。其實 許君所云八體, 唐元度所云十體,下至 韋績所云五十六種云, 夢英所云十八種書,皆得之篆也。
鳥書篆素。——左思《吳都賦》。注:“篆書于素也。”
用篆章一。——明· 魏學洢《核舟記》
(3) 又如:篆爐(有篆字形圖案的香爐);篆體(篆字的書體。漢字書體的一種);篆蟲(篆書);篆題(用篆書所寫的字);篆隸(篆書和隸書);篆記(篆體印章)
(4) 官印的代稱 [a seal of office]
妻孥從餓死,敢愛黃金篆。——唐· 劉叉《餓詠》
輕騎而先,二十六日入泰州,未視篆,借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 岳琦《金蛇粹編》
(5) 又如:篆文(篆體字);篆注(對篆字的注解);篆籀(篆文和籀文)
(6) 官職 [official position]
明官多缺,以經歷署篆。——《徐霞客游記》
詞性變化
◎ 篆 zhuàn
〈動〉
(1) 特指用篆體字書寫 [write with seal character]
太一裝以寶,列仙篆其文。——唐· 韓愈· 孟郊《贈劍客李園聯句》
(2) 又如:篆素(寫篆書于素帛);篆額(用篆字書寫碑額);篆書(寫篆字)
(3) 雕刻 [carve]
愛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紅樓夢》
(4) 引申為銘刻 [engrave on one's mind]
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異類,姻好何可復圓?——《聊齋志異》
才微往彥,遇倍昔時,仰戴恩榮,已增銘篆。——唐· 顧云《謝徐學士啟》
(5) 又如:篆銘(銘刻,比喻牢記在心)
篆字的辭典解釋
一種漢字書體。參見「篆書 」條。如:「大篆」、「小篆」。
尊稱他人的名字。如:「臺篆」、「雅篆」。
印信。如:「接篆」。
動用篆體字書寫。《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下·李華傳》:「華嘗為魯山令元德秀墓碑,顏真卿書,李陽冰篆額,后人爭模寫之,號為『四絕碑』。」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三一五首之一一:「君恩彀向漁樵說,篆墓何須百字長?」
刻鏤、銘刻。如:「篆刻」。《聊齋志異·卷二·阿寶》:「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異類,姻好何可復圓?」
康熙字典解釋
篆【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廣韻》持袞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柱兗切,??音瑑。《集韻》篆書也。《尚書·序疏》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及新莽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時有六書,三曰篆書,卽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繆篆,所以摹印。《法書攷》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變古文,或同或異,謂之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漢·藝文志》《史籀》十五篇是也。以史官製之,用之敎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小篆者,秦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天下行之。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爲不易之法。其銘題鐘鼎,及作符節,至今用焉。
又轂約也。《周禮·春官》孤乗夏篆。《註》夏,赤也。夏篆,五采畫轂約也。
又《考工記》鐘帶謂之篆。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篆【卷五】【竹部】
引書也。從竹彖聲。持兗切
說文解字注
(篆)引書也。引書者、引筆而箸於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書。而謂史籒所作曰大篆。旣又謂篆書曰小篆。其字之本義爲引書。如彫刻圭璧曰瑑。周禮注。五采畫轂約謂之夏篆。從竹。彖聲。特兗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