譔怎么讀 譔的意思

漢字 | 譔 |
---|---|
讀音 |
|
注音 | ㄓㄨㄢˋ |
部首 | [言] 言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9 部外:12 |
異體字 | 撰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B54 |
其它編碼 | 五筆:ynnw 倉頡:yrruc 鄭碼:syeo 四角:07681 |
筆順編碼 | 4111251515515122134 |
筆順筆畫 | 丶一一一丨フ一フ一フフ一フ一丨丨一ノ丶 |
筆順名稱 | 點 橫 橫 橫 豎 橫折 橫 橫折 橫 豎彎鉤 橫折 橫 豎彎鉤 橫 豎 豎 橫 撇 點 |
譔字的意思
同“撰”。
譔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譔
zhuàn ㄓㄨㄢˋ
◎ 同“撰”。
英語 eulogize; compose, write
德語 schreiben, verfassen (V)
法語 écrire,rédiger
譔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譔 zhuàn
〈動〉
(1) (形聲。從言,巽聲。本義:專心教育)
(2) 同本義 [teach wholeheartedly]
譔,專教也。——《說文》
譔,教也。——《廣雅》
(3) 假借為“詮”。撰錄;著述 [compile;write]
譔以為十三卷。——《漢書·揚雄傳》。注:“與撰同。”
論譔其先祖之美。——《禮記·祭統》
訓諸理,譔孝行。——《法言》
敢竭不才,譔錄所審書于碑。——漢· 蔡邕《文烈侯楊公碑》
(4) 又如:譔述(著述);譔錄(編集敘錄);譔名(擬具名稱);譔次(寫作;記述)
(5) 具備 [have]
魂乎歸徠,聽歌譔只。——《楚辭·大招》
譔字的辭典解釋
專心教導。《說文解字·言部》:「譔,專教也。」清·段玉裁·注:「專教者,專壹而教之也。」
著述。《禮記·祭統》:「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故人時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譔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通「撰」。
康熙字典解釋
譔【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音銓。《說文》專敎也。《類篇》殊也。《廣韻》善言也。《禮·祭統》論譔其先祖之美。《疏》言子孫爲銘,論說譔錄其先祖道德善事。
又《集韻》《類篇》??須絹切,音選。義同。
又《五音集韻》雛睆切,饌上聲。與撰同。《類篇》述也。《韻會》造也,爲也。《揚子·法言》訓諸理,譔孝行。《集韻》或作篹。
又《韻會》雛綰切《正韻》雛產切,??音撰。義同。
又《集韻》《韻會》??雛戀切,音饌。《說文》義同。
又《楚辭·大招》四上競氣,極聲變只。魂兮歸徠,聽歌譔只。《註》譔,具也。言觀聽衆樂無不具也。《說文》本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譔【卷三】【言部】
專教也。從言巽聲。此緣切
說文解字注
(譔)專教也。專教者、專壹而教之也。鄭注論語異乎三子者之撰。撰讀曰譔。譔之言善也。廣韻曰。譔、善言也。本鄭。從言。巺聲。此緣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