肄怎么讀 肄的意思
“肄”字共有1個讀音:
[yì]

漢字 | 肄 |
---|---|
讀音 |
|
注音 | ㄧˋ |
部首 | [聿] 律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3 部外:7 |
異體字 | 隸 ?? ?? ?? ?? ?? ?? 肆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084 |
其它編碼 | 五筆:xtdh|xtdg 倉頡:pklq 鄭碼:rrxb 四角:25807 |
筆順編碼 | 3531134511112 |
筆順筆畫 | ノフノ一一ノ丶フ一一一一丨 |
筆順名稱 | 撇 豎彎鉤 撇 橫 橫 撇 點 橫折 橫 橫 橫 橫 豎 |
肄字的意思
學習:~業。~習(學習)。
肄字的基本解釋
● 肄
yì ㄧˋ
學習;練習。如:肄習;肄業。《説文?聿部》:“??,習也。肄,篆文??。” 檢查;査驗。《漢書?酷吏傳?義縱》:“歲餘,關吏稅肄郡國出入關者,號曰:‘寧見乳虎,無直甯成之怒。’” 蘗;嫩條。《廣韻?至韻》:“肄,嫩條也。” 余。《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 勞苦。《玉篇?帇部》:“肄,勞也。”
● 肄
sì ㄙˋ
同“??(肆)”。《集韻?至韻》:“??,《説文》:‘極陳也。’一曰遂也,故也。又姓。或作肆、肄。”
英語 learn, practice, study; toil
德語 praktizieren, ausüben
法語 s'exercer,étudier
肄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肄 yì
〈動〉
(1) 學習;練習 [study]
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后漢書》
(2) 又如:肄業上庠(在京都學堂讀書)
(3) 檢閱,檢查 [review;check]。如:疑儀(古代王者因事舉行祭祀,例須預習威儀,謂之“肄儀”)
肄字的辭典解釋
肄ㄧˋyì 動
學習。如:「肄業」。《禮記·曲禮下》:「君命大夫與士肄。」《續漢書志·第五·禮儀志中》:「兵、官皆肄孫、吳兵法六十四陣,名曰乘之。」
勞苦。《書經·顧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
名勞苦的事情。《詩經·邶風·谷風》:「有洸有潰,既詒我肄。」
嫩枝。《詩經·周南·汝墳》:「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後裔。《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
康熙字典解釋
肄【未集中】【聿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7畫
《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易。《廣韻》習也。《左傳·文四年》臣以爲肄業及之也。《禮·檀弓》君命,大夫與士肄。《註》肄,習也。君有命,大夫則與士展習其事。
又勞也。《詩·衞風》有洸有潰,旣詒我肄。《傳》肄,勞也。
又《小雅》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
又《廣韻》嫩條也。《博雅》肄,枿也。《詩·周南》遵彼汝墳,伐其條肄。《傳》肄,餘也。斬而復生曰肄。《左傳·襄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宗周之闕,而夏肄是屏。《註》夏肄杞也。肄,餘也,是斬而復生之餘也。
又水名。《山海經》肄水,出臨晉西南,而東南注海。《註》按卽溱水也。或作肄水。
又與肆通。《禮·玉藻·肆束及帶註》肆讀爲肄。肄,餘也。
說文解字解釋
肄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肄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