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肇怎么讀 肇的意思

    “肇”字共有1個讀音: [zhào]  
    肇
    漢字
    讀音 [zhào]
    注音 ㄓㄠˋ
    部首 [聿]  律字旁
    筆畫 總筆畫:14 部外:8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8087
    其它編碼 五筆:ynth|yntg 倉頡:hklq 鄭碼:wmxb 四角:38507
    筆順編碼 45133134511112
    筆順筆畫 丶フ一ノノ一ノ丶フ一一一一丨
    筆順名稱 點 橫折 橫 撇 撇 橫 撇 捺 橫折 橫 橫 橫 橫 豎

    肇字的意思

    1.發生;引起:肇事。肇禍。

    2.開始:肇始。肇端。

    3.姓。

    肇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zhào ㄓㄠˋ

    開始,初始:肇始。肇生。肇端。肇基(開始建立基礎,打基礎)。肇造(開始建立)。引發:肇事(a.引起事故;b.閑事)。肇禍。

    英語 begin, commence, originate

    肇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肈 zhào

    〈動〉

    (1) (形聲。從攴,肇( zhào )省聲。從攴( pū),與打擊有關。本義:擊)

    (2) 同本義 [strike]

    肇,擊也。——《說文》

    (3) 創建 [create; establish; found; originate]

    肇我邦予有夏。——《書·仲虺之誥》

    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地。——《書·酒誥》

    (4) 又如:肇臺(始建功業);肇國(創建國家)

    (5) 矯正 [correct; ratify]

    端木肇末。——《國語·齊語》

    (6) 引起;引發;招惹 [cause]

    各界同鄉會深恐人雜肇釁。——楊塵因《民潮七日記》

    (7) 又如:肇釁(挑起事端);肇亂(引起動亂)

    詞性變化

    zhào

    〈副〉

    (1) 開始,最初 [at first; at the very beginning]

    肇建帝業,開國有晉。——張華《大會歌》

    顧自自國肇造,變亂紛乘。——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肇判(開始分辨;始有區別);肇造(初造,始建);肇創(初創);肇興(始興;初起);肇稱(始稱)

    肇字的辭典解釋

    肇ㄓㄠˋzhào 動

    首度、開端。《爾雅·釋詁上》:「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 ,始也。」《楚辭·屈原·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發生、引起。如:「肇禍」、「肇事」。

    端正。《國語·齊語》:「??本肇末,勸之以賞賜,糾之以刑罰。」

    姓。如戰國時趙國有肇賈。

    康熙字典解釋

    肇【未集中】【聿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音趙。《說文》擊也。

    又《廣韻》始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肇,始也。

    又《仲虺之誥》肇我邦于有夏。《傳》始我商家國于夏世。

    又正也。《齊語》竱本肇末。《註》竱,等也。肇,正也。謂先等其本,以正其末也。

    又敏也。《爾雅·釋言》肇,敏也。《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

    又長也。《爾雅·釋詁》肇,謀也。《詩·大雅》肇敏戎公,用錫爾祉。《傳》肇,謀也。《釋文》韓詩云:長也。

    又山名。《山海經》華山靑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

    又與兆同。《詩·大雅》以歸肇祀。《傳》肇,始也。始歸郊祀也。《箋》肇,郊之神位也。《疏》肇,宜作兆。春官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是也。

    又《商頌》肇域彼四海。《箋》肇,當作兆。《疏》言正天下之經界,以四海爲兆域。

    又《集韻》杜皓切,音道。擊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肇【卷三】【攴部】

    擊也。從攴,肈省聲。治小切

    說文解字注

    (肈)上諱。按許原書無篆體。但言上諱。後人乃補此篆。說詳示部。上諱者、漢和帝諱也。後漢書作肈。李賢引伏無忌古今注曰。肈之字曰始。音兆。許愼說文肈音大小反。上諱也。伏、許竝漢時人。而帝諱不同。葢應別有所據。玉裁按古有肈無肇。從戈之肈、漢碑或從殳。俗乃從攵作肇。而淺人以竄入許書攴部中。玉篇曰。肇俗肈字。五經文字戈部曰。肈作肇、訛。廣韻有肈無肇。伏侯作古今注時??無從攵之肇。李賢注後漢書亦??不至認肈肇爲二字。葢伏侯作肁、與許作肈不同。和帝命名之義取始。肁者、始開也。引申爲凡始。故伏云諱肁、而易之之字作始。實則漢人肁字不行。衹用肈字訓始。如詩生民傳、夏小正傳可證。外閒所諱者肈也。故許云諱肈此則伏、許不同之由。章懷之所疑。而今日後漢書正文作肇譌也。李舟切韻云。肈、擊也。其字從戈、肁聲。形音義皆合直小切。許諱其字故不爲之解。今經典肈字俗譌從攵。不可不正。攴部妄竄之肇、今己芟去。

    肇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肇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