膍怎么讀 膍的意思

漢字 | 膍 |
---|---|
讀音 |
|
注音 | ㄆㄧˊ |
部首 | [月] 月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4 部外:10 |
異體字 | 肶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18D |
其它編碼 | 五筆:etlx 倉頡:bhwp 鄭碼:qnrr 四角:76212 |
筆順編碼 | 35113253411535 |
筆順筆畫 | ノフ一一ノ丨フノ丶一一フノフ |
筆順名稱 | 撇 橫折鉤 橫 橫 撇 豎 橫折 撇 點 橫 橫 豎提 撇 豎彎鉤 |
膍字的意思
古指百葉,即牛羊的重瓣胃。
膍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膍
pí ㄆㄧˊ
牛胃:“臘(臘)者之有膍胲,可散而不可散也。” 鳥胃。 厚賜:“樂只君子,福祿膍之。”英語 (Cant.) 膍胵, gizzard and liver of domestic animals
膍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膍 pí
〈名〉
(1) (形聲。本義:牛胃)
(2) 同本義 [tripe of ox] 。如:膍胲(牛胃與牛蹄。古代臘祭時的祭品。后比喻雖然需要但不必稱道的東西);膍胵(反芻動物的胃;鳥類的胃)
(3) 厚 [thick]
樂之君子,福祿膍之。——《詩·小雅》。毛傳:“膍,厚也。”
膍字的辭典解釋
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胃。如:「膍胵」。《莊子·庚桑楚》:「臘者之有膍胲,可散而不可散也。」
動賜予。《詩經·小雅·魚藻》:「樂只君子,福祿膍之。」
康熙字典解釋
膍【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毗。《說文》牛百葉也。一曰鳥膍胵。《韻會》百葉,牛肚也。膍胵,鳥之腸胃也。胵音鴟。一曰五藏總名。《博雅》百葉謂之膍。《正字通》李時珍曰:膍,言其有比列也。牛羊食百草,與他獸異,故其胃有脾,有蜂窠,亦與他獸異也。
又《正韻》厚也。
又《廣韻》部迷切《集韻》駢迷切《韻會》邊迷切,??音鼙。《廣韻》膍臍,人臍也。《急就篇》脾腎五藏膍臍乳。
又《正韻》通作脾。引周禮醢人脾析??醢註:脾析,牛百葉也。是膍與脾通用。《廣韻》亦作肶。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膍【卷四】【肉部】
牛百葉也。從肉??聲。一曰鳥膍胵。肶,膍或從比。房脂切
說文解字注
(膍)牛百葉也。周禮醢人、旣夕禮皆云脾析。周禮注。鄭司農云。脾析、牛百葉也。旣夕注云。脾讀爲雞脾??之脾。脾析、百葉也。按??從此聲。釋文尺之反。內則鴇奧注。奧、脾??也。字亦作??。釋文昌私反。今儀禮注、禮記釋文??皆作肶。誤甚。??與斯、斯與析音近。故釋脾析爲脾??。雞鴇皆有脾??。謂胃也。卽許所謂鳥膍胵也。鄭與許字異而音義同。謂之百葉者、胃薄如葉。碎切之。故云百葉。未切爲膍胵。旣切則謂之脾析、謂之百葉也。此胃也、而經注何以謂之脾。葢如今人俗語脾胃連言。故以脾之名加於胃也。經文脾析、說禮家容有讀爲膍者。故許從之。不欲與土藏同名也。莊子。臘者之有膍胲。司馬云。膍、牛百葉也。是也。大雅。加肴脾臄。脾葢亦謂百葉。許以牛百葉系諸獸、系諸巳成之豆實。故以鳥膍胵爲別一義。實則皆謂胃也。廣雅云。百葉謂之膍胵。渾言之也。從肉。??聲。房脂切。十五部。一曰鳥膍胵、逗。鳥胃也。鳥胃也三字本在胵下。今更定。內則鴇奧注。奧、脾?也。玉篇、廣韻奧皆作?。云?、鳥胃。
(肶)膍或從比。釋詁曰。肶、厚也。毛詩曰膍、厚也。實一字也。皆引伸假借之義也。采菽。福祿膍之。音義曰。韓詩作肶。按韓詩、爾雅皆同說文或字。毛詩節南山又作毗。毗卽??字。釋詁肶亦作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