骹怎么讀 骹的意思
“骹”字共有2個讀音:
[qiāo]
[xiāo]

漢字 | 骹 |
---|---|
讀音 |
|
注音 | ㄑㄧㄠ|ㄒㄧㄠ |
部首 | [骨] 骨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6 |
異體字 | 跤 踍 ?? ?? 髇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AB9 |
其它編碼 | 五筆:meuq|meur 倉頡:bbyck 鄭碼:lwoo 四角:70248 |
筆順編碼 | 255452511413434 |
筆順筆畫 |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丶一ノ丶ノ丶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折 點 橫撇/橫鉤 豎 橫折鉤 橫 橫 點 橫 撇 點 撇 捺 |
骹字的意思
骹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骹
qiāo ㄑㄧㄠˉ
脛骨近腳處較細的部分,亦指腳:“坐石浸兩骹,炎膚起芒粟。” 軸狀物體較細的部分:“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為骹圍。”其它字義
● 骹
xiāo ㄒㄧㄠˉ
◎ 古同“髇”,響箭。
英語 (Cant.) a joint
骹字的詳細解釋
骹字的辭典解釋
骹ㄑㄧㄠqiāo名
小腿。《說文解字·骨部》:「骹,脛也。」清·段玉裁·注:「脛,膝下也。凡物之脛皆曰骹。」
泛指從腿到腳。宋·蘇軾〈次韻袁公濟謝芎椒〉詩:「河魚潰腹空號楚,汗水流骹始信吳。」
響箭。宋·柳開〈塞上〉詩:「鳴骹直上一千尺,平靜無風聲更干。」
康熙字典解釋
骹【亥集上】【骨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音敲。《說文》脛也。《廣韻》脛骨近足細處。《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爲骹圍。《註》骹謂近牙者也。言骹以喻其細。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註》齊人名手足??爲骹。
又《爾雅·釋畜》馬四骹皆白驓。《註》骹,膝下也。
又《揚子·方言》骹謂之銎。《註》卽矛刃。《類篇》或作??。
又《集韻》居肴切,音交。
又下巧切,音佼。
又後敎切,音效。
又口敎切,敲去聲。義??同。
又《集韻》虛交切,音哮。與髇同。鳴鏑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骹【卷四】【骨部】
脛也。從骨交聲。口交切
說文解字注
(骹)脛也。脛、厀下也。凡物之脛皆曰骹、釋嘼。馬四骹皆白驓。薛注西京曰。靑骹、鷹靑脛者。方言曰。矛骹細如鶴脛者、謂之鶴膝。考工記說輻材曰。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爲骹圍。大鄭云。方言股以喻其豐。故言骹以喻其細。禮多假校爲之。士喪禮記。綴足用燕幾。校在南。注。校、脛也。祭統。夫人薦豆執校。注。校、豆中央直者也。此皆假校爲骹也。從骨。交聲。口交切。二部。
骹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骹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