虓怎么讀 虓的意思
“虓”字共有1個讀音:
[xiāo]

漢字 | 虓 |
---|---|
讀音 |
|
注音 | ㄒㄧㄠ |
部首 | [虍] 虎字頭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4 |
異體字 | ?? 猇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653 |
其它編碼 | 五筆:vham|vhwn 倉頡:knypn 鄭碼:qyih 四角:41017 |
筆順編碼 | 3521531535 |
筆順筆畫 | ノフ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
筆順名稱 | 撇 橫折提 豎 橫 橫撇/橫鉤 撇 橫 豎彎鉤 撇 橫折彎鉤/橫斜鉤 |
虓字的意思
猛虎怒吼。
虓字的基本解釋
● 虓
xiāo ㄒㄧㄠˉ
虎吼。 勇猛:“前日從陛下平天下,虓士爪臣,氣力未衰。”
英語 roar
法語 rugissement d'un tigre
虓字的詳細解釋
虓字的辭典解釋
虓ㄒㄧㄠxiāo 動
猛虎怒吼。《說文解字·虎部》:「虓,虎鳴也。」漢·揚雄《太玄經·卷三·眾卦》:「虎虓振廞。」
敲擊。《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船人怒而以楫虓其頭。」通「敲」。
形兇悍、勇猛。《後漢書·卷五一·龐參傳》:「非惟兩主有明叡之姿,抑亦捍城有虓虎之助。」《新唐書·卷一○五·褚遂良傳》:「虓士爪臣,氣力未衰。」
康熙字典解釋
虓【申集中】【虍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許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交切,??音哮。《說文》虎鳴也。《詩·大雅》進厥虎臣,闞如虓虎。《傳》虎之自怒虓然。《晉書·王戎傳》戎年六七歲,宣武場觀戲,猛獸大檻中虓怒震地。
又《類篇》一曰師子也。
又《韻會》亦作唬。《韓愈·征蜀聮句》下書遏雄唬。或作猇。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虓【卷五】【虎部】
虎鳴也。一曰師子。從虎九聲。許交切
說文解字注
(虓)虎鳴也。大雅。闞如虓虎。毛曰。虓虎、虎之自怒虓然。按自怒猶盛怒也。口部曰。唬、虎聲也。虓與唬雙聲同義。從虎。九聲。四字依韻會本在此。許交切。古音在三部。一曰師子。別義。謂師子名虓也。師獅正俗字。釋獸曰。狻麑如虦貓。食虎豹。郭曰。卽獅子也。出西域。按鹿部云。狻麑、獸也。不云師子。然則許意不同郭也。東觀記曰。順帝時疎勒王遣使文時詣闕。獻獅子。似虎正黃。有?耏。尾端茸毛其大如??。
虓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虓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