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怎么讀 貼的意思

漢字 | 貼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ㄧㄝ |
部首 | [貝] 貝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2 部外:5 |
異體字 | 占 貼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貼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CBC |
其它編碼 | 五筆:mhkg 倉頡:bcyr 鄭碼:loij 四角:61860 |
筆順編碼 | 251113421251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一一ノ丶丨一丨フ一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橫 橫 撇 點 豎 橫 豎 橫折 橫 |
貼字的意思
同“貼”。
貼字的基本解釋
● 貼
tiē ㄊㄧㄝˉ
黏附,把一種東西粘在另一種東西上:貼金。粘貼。剪貼。 靠近,緊挨:貼近。貼切(密合、恰當、確切)。貼心。 添補,補助:補貼。津貼。倒(dào )貼。貼息(用期票調換現款時付出利息)。 質押,典當。《說文?貝部》:“貼,以物為質也。” 傳統戲劇角色名:貼旦(次要的旦角。簡稱“貼”)。 同“帖”。 量詞,用於膏藥。
英語 paste to, stick on; attached to
德語 kleben (V)
法語 coller,appliquer
貼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貼
貼 tiē
〈動〉
(1) (形聲。從貝,佔聲。本義:典當)
(2) 同本義 [mortgage]
民日貼婦賣兒。——《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貼錢(典錢;質錢);貼典(典質;典押);貼子(典押兒子)
(3) 貼補。補償,補益 [subsidize]。
如:貼夫(供生活費的姘夫);津貼;貼贈(要民補貼漕運虧損);貼潤(津貼;貼補);貼賠(貼補賠償);貼截銀(贈貼漕截的銀兩);貼費(貼補耗費);貼納(貼補交納)
(4) 粘附;附著 [glue;stick on;paste on]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李賀《馬詩》
無不平帖石上。——《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又如:貼落(室內四壁張或懸掛的字畫等陳設);貼邊;貼花;剪貼資料;貼標語;貼在牆上;貼掛(張貼懸掛);貼例(貼出的條例)
(5) 切近,挨近 [keep close to]
穿花貼水益沾巾。——杜甫《燕子來舟中作》
又如:貼戀(憐惜,體貼);貼怪(爲男女搞不正當關係進行撮合);體貼;貼身(泛指親近的人);貼心;貼襯(墊襯);貼臉(臉和臉相貼);貼靠(挨近;靠攏);貼鄰(近鄰;隔壁鄰居)
(6) 不準入場。科舉考試中,考生犯規被用藍筆書其姓名、事故,貼出場門之外,不準入試。當時習慣簡稱“貼” [dead]
出了場來,自道頭一個就是他貼出,不許進二場了。——《初刻拍案驚奇》
詞性變化
◎ 貼
貼 tiē
〈名〉
(1) 補償費 [allowance]。
如:米貼;房貼
(2) 靶心 [bull's-eye]
射六箭皆上垛,內二箭中貼者。——《金史》
◎ 貼
貼 tiē
〈形〉
通“帖”。適合,妥當 [suitable]。
如:貼妥(妥當、適當);貼譜(合乎準則或實際);貼調(合拍。不走調);貼意(貼心,合意);貼理(合乎情理)
◎ 貼
貼 tiē
〈量〉
膏藥的一張 [piece]。
如:一貼膏藥
貼字的辭典解釋
黏附。如:「貼郵票」、「張貼」、「剪貼」。《紅樓夢·第五回》:「寶玉抬頭,先看見一幅畫貼在上面,畫的人物甚好。」
挨近、接近。如:「緊貼」、「貼身」、「貼近」。宋·晏殊〈拂霓裳·樂秋天〉詞:「風日好,數行新雁貼寒煙。」
順服、服從。如:「部屬們對他十分服貼。」
補助。如:「補貼」、「貼現」、「哥哥每月貼他五十元。」
虧損、賠損。如:「倒貼」、「他貼了老本,還是無法挽救這家公司。」
在電腦應用程式中將此畫面的資料剪下,拷貝到另一畫面的動作。為英語paste 的義譯。
質押、典當。唐·李嶠〈諫建白馬坂大像疏〉:「亦有賣舍貼田,以供王役。」
形適切、妥當。如:「妥貼」、「貼切」。
名戲劇腳色中正旦以外的次要旦角稱為「貼」。元曲中稱為「貼旦」、「副旦」,明傳奇稱為「貼」。
一種油炸或火烤成的食物,底部焦香,表面熟軟。如:「鍋貼」。
康熙字典解釋
貼【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正韻》他協切《集韻》《韻會》托協切,??音帖。《說文》以物爲質也。
又《增韻》裨也,依附也,黏置也。
又《篇海》??貼,謂舒爽也。??音條。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貼【卷六】【貝部】
以物爲質也。從貝占聲。他葉切
說文解字注
(占)視兆問也。周禮占人注曰。占蓍龜之卦兆吉兇。又占人掌占龜注曰。占人亦占簭。言掌占龜者。簭短龜長。主於長者。此云視兆問。亦專謂龜?。從?口。職廉切。七部。按上文卟字疑占之變體。後人所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