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韠怎么讀 韠的意思

    “韠”字共有1個讀音: [bì]  
    韠
    漢字
    讀音 [bì]
    注音 ㄅㄧˋ
    部首 [韋]  韋字旁
    筆畫 總筆畫:19 部外:10
    異體字 ?? ??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97E0
    其它編碼 五筆:nhkf|nkgg 倉頡:dqwtj 鄭碼:xjeb 四角:46554
    筆順編碼 5212511522511122112
    筆順筆畫 フ丨一丨フ一一フ丨丨フ一一一丨丨一一丨
    筆順名稱 橫折 豎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撇折 豎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豎 橫 橫 豎

    韠字的意思

    蔽膝,古代一種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飾:“庶見素韠兮。”

    韠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bì ㄅㄧˋ

     ◎ 蔽膝,古代一種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飾:“庶見素韠兮。”

    英語 knee-pad

    韠字的詳細解釋

    韠字的辭典解釋

    ??ㄅㄧˋbì名

    古時遮蔽膝蓋用的朝服,多以柔皮制成。《說文解字·韋部》:「??,韨也。所以蔽前者,以韋,下廣二尺,上廣一尺,其頸五寸。一命缊??,再命赤??。」《詩經·檜風·素冠》:「庶見素??兮,我心蘊結兮,聊與子如一兮。」

    康熙字典解釋

    韠【戌集中】【韋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1畫

    《唐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璧吉切,??音必。《說文》韍也。所以蔽前。以韋。下廣二尺,上廣一尺,其頸五寸。一命縕韠,再命赤韠。從韋畢聲。《廣韻》胡服蔽膝。《詩·檜風》庶見素韠兮。

    又《小雅·采菽箋》芾,太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謂之芾,其他服謂之韠。《疏》韍、韠俱是蔽膝之象,其制同。《禮·玉藻》韠,君朱,大夫素,士爵韋。《註》此??端服之韠也。韠之言蔽也。凡韠以韋爲之,必象裳色。《廣韻》或作?。俗作鞸。《集韻》通作縪。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韠【卷五】【韋部】

    韍也。所以蔽前,以韋。下廣二尺,上廣一尺,其頸五寸。一命縕韠,再命赤韠。從韋畢聲。卑吉切

    說文解字注

    (韠)韍也。巿部曰。韠也。巿、小篆作韍。所?蔽前者。鄭注禮曰。古者佃漁而食之。衣其皮。先知蔽前。後知蔽後。後王易之以布帛。而獨存其蔽前者。不忘本也。按韠之言蔽也。韍之言亦蔽也。?韋。故從韋。下廣二尺。上廣一尺。其頸五寸。記玉藻文也。玉藻曰。韠、下廣二尺。上廣一尺。長三尺。其頸五寸。襍記云。會去上五寸。會謂頸下縫也。會巳上長五寸。卽所謂其頸長五寸也。又云。紕以爵韋六寸。不至下五寸。謂頸五寸之下。下五寸之上。中長二尺。?邊皆紕以爵韋。左右各廣三寸也。又云。下五寸純以素。謂下五寸緣以生帛也。鄭云。其頸五寸。其緣當亦用爵韋。一命縕韠。再命赤韠。玉藻曰。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蔥衡。鄭云。尊祭服。故變韠言韍。又云。元端服稱韠。玄冕爵弁服之韠稱韍。然則韠韍同物。殊其名耳。許於此言一命縕韠。再命赤韠。於巿下言天子朱巿。諸侯赤巿。大夫赤巿蔥衡。許意卑者偁韠。尊者偁韍。說與鄭少異。縕者、赤黃之閒色。所謂韎也。縓之假借字也。從韋。畢聲。卑吉切。十二部。

    韠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韠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