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怎么讀 類的意思

漢字 | 類 |
---|---|
讀音 |
|
注音 | ㄌㄟˋ |
部首 | [頁] 頁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9 部外:10 |
異體字 | 禷 類 頪 ?? ?? ?? ?? 類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類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85E |
其它編碼 | 五筆:oddm 倉頡:fkmbc 鄭碼:ufsg 四角:91886 |
筆順編碼 | 4312341344132511134 |
筆順筆畫 | 丶ノ一丨ノ丶一ノ丶丶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
筆順名稱 | 點 撇 橫 豎 撇 點 橫 撇 點 點 橫 撇 豎 橫折 橫 橫 橫 撇 點 |
類字的意思
同“類”。
類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類
lèi ㄌㄟˋ
◎ 同“類”。
英語 class, group, kind, category
德語 Kategorie (S)?,Klasse (S)
法語 genre,espèce,ressembler
類字的詳細解釋
類字的辭典解釋
由許多相同或相似的人事物綜合而歸屬成的種別。如:「人類」、「菌類」、「敗類」、「非我族類」。
事理。《孟子·告子上》:「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
法則、榜樣。《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禮記·緇衣》:「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
量詞。計算事物類別的單位。如:「兩類情況」、「三類貨物」。
姓。如宋代有類演。
動相似。如:「相類」、「畫虎類犬」。
副大概、大抵。如:「類皆如此」。《漢書·卷七六·尹翁歸傳》:「類常如翁歸言,無有遺脫緩于小弱,急于豪彊。」
康熙字典解釋
類【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戾。《爾雅·釋詁》善也。《詩·大雅》克明克類。《箋》類,善也。勤施無私曰類。《又》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傳》類,善也。
又《玉篇》種類也。《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
又《繫辭》方以類聚。
又比也。《禮·學記》知類通達。《註》知事義之比也。
又《緇衣》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註》類謂比式。《疏》言行之無恆,不可比類也。
又《左傳·襄九年》晉君類能而使之。《註》隨所能。
又肖似也。《禮·曲禮》諸侯旣塟見天子曰類見。《註》代父受國。類,猶象也。執皮帛,象諸侯之禮見也。
又祭名。《書·舜典》肆類于上帝。《詩·大雅》是類是禡。《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鄭註》類禮依郊祀而爲之者。
又《爾雅·釋魚》龜左倪不類。《疏》倪,庳也,不發聲也。謂行時頭左邊庳下者名類。
又《山海經》亶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爲牝牡,食者不妒。
又《爾雅翼》載兩類曰??類、奇類,卽兩體自爲牝牡者。??與膟同。
又國名。《後漢·西域傳》有蒲類國。
又姓。《史記·梁孝王世家》類犴反。《正字通》宋類演,福州寧德尉。
又《集韻》盧對切,音壘。偏也。《左傳·昭十六年》??之頗類。
又《集韻》劣戌切,音律。似也。《曹植·七啟》麗草交植,殊品詭類。綠葉朱榮,熙天曜日。《說文》種類相似,唯犬爲甚。從犬頪聲。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類【卷十】【犬部】
種類相似,唯犬爲甚。從犬頪聲。力遂切
說文解字注
(類)穜類相佀。唯犬爲甚。說從犬之意也。類本謂犬相佀。引伸叚借爲凡相佀之偁。釋詁、毛傳皆曰。類、善也。釋類爲善、猶釋不肖爲不善也。左傳。??之頗類。叚類爲纇。從犬。頪聲。廣韻引無聲字。按此當云頪亦聲。頪、難曉也。力遂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