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顏師古簡介和生平資料

    顏師古簡介

    顏師古頭像

    顏師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師古,隋唐以字行,故稱顏師古,雍州萬年人,生于京兆萬年(今西安),祖籍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唐初儒家學者,經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歷史學家。顏師古是名儒顏之推之孫、顏思魯之子。少傳家業,遵循祖訓,博覽群書,學問通博,擅長于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他還是研究《漢書》的專家,對兩漢以來的經學史也十分熟悉。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顏師古隨從太宗征遼東,途中病故,終年65歲,謚曰“戴”。墓地位于今山東省蘭陵縣蘆柞鎮前蘆柞村東南。

    顏師古最有名的詩詞

    顏師古的家族介紹

      家族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顏回,歷史祖父顏之推為南北朝時的著名學者,先后仕于梁、北齊、北周,終于隋,于是家居關中,遂為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顏之推學識淵博,尤善《周官》、《左傳》,著有文集30 卷、《顏氏家訓》20 篇,并行于世。顏之推從山東輾轉跋涉到關中,跨越了南北阻隔,在讀書治學的實踐中,發現了不少典籍在流傳中產生的問題,以及語言因古今、地域的不同而出現的差異,他對這些問題作了開創性的探討,把這些心得與其他內容一并寫入《家訓》以備子孫遵循。

      顏師古的父親顏思魯,以儒學顯名,撰有《漢書決疑》。武德初年他為秦王府記室參軍事。師古受家學熏陶,博覽群書,精訓詁之學,善作文章。隋仁壽年間,經人舉薦,授安養尉之職。后因失職罷歸長安,此后長達十年未能調任新職,迫于生計,以授徒為生。

      顏師古兄弟四人。二弟顏相時,三弟顏勤禮,字敬之,顏真卿曾祖,幼而朗悟,識量宏遠,工于篆籀,尤精訓詁,與兩兄師古、顏相時同為弘文、崇賢兩館學士,校定經史。四弟顏育德,任太子通事舍人,于司經校定經史。

    顏師古的生平

      顏師古是名儒顏之推的孫子、顏思魯的兒子。少傳家業,遵循祖訓,博覽群書,學問通博,擅長于文字訓詁、聲韻、校勘之學;他還是研究《漢書》的專家,對兩漢以來的經學史也十分熟悉。

      隋文帝仁壽年間,由尚書左丞李綱舉薦,任安養縣(今湖北襄樊)尉。尚書左仆射楊素見其年少,問他:“安養劇縣,子何以治之?”顏師古回答:“割雞焉用牛刀。”楊素驚其夸口。后來果然以政績突出聞名。后因坐事免職居長安,十年不得官,家貧,以教授為業。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入關,顏師古從父至同州朝邑長春宮謁見,被授予朝散大夫之職。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王朝,拜顏師古為敦煌公府文學,轉起居舍人,再遷中書舍人,掌機密,專典皇帝詔敕。軍國政務等重大詔令皆出于顏師古之手,其文才當時未有敢于與其相比者。顏師古勤于政事,又擅長文辭,其所擬制誥冊奏之工整美好,名冠當時。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顏師古被擢為中書侍郎,封瑯琊縣男。后坐事兩次被貶。顏師古聰敏好學,精于訓詁。

      唐貞觀七年(公元633年),顏師古被任命為秘書少監,專管校定古書的工作,每遇疑惑不解的奇文難字,他都能一一辨析,并說明其本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顏師古奉詔與博士撰寫成《五禮》,進爵為子。后又奉太子承乾之命注《漢書》。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書成,進秘書監,以文學入選崇賢、弘文兩館學士。《漢書注》是顏師古晚年力作,在審定音讀、詮釋字義方面用功最多,成績最大,解釋詳明,深為學者所重。當時即有“杜征南(杜預)、顏秘書(顏師古)為左丘明、班孟堅忠臣”之稱譽。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顏師古隨從太宗征遼東,途中病故,終年65歲,謚曰“戴”。墓地位于今山東省蘭陵縣蘆柞鎮前蘆柞村東南。

     

    * 顏師古簡介、顏師古的生平、資料、作品風格、故事以及文化成就,顏師古是唐代的詩人。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