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手之勞的意思 一舉手之勞的讀音和出處
- 一
- 舉
- 手
- 之
- 勞
- 成語名稱:
- 一舉手之勞
- 成語拼音:
- [yī jǔ shǒu zhī láo]
- 成語解釋:
- 比喻不費力,只是一抬手那樣。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 成語例句:
- 魯迅《書信集·致黃源》:“他們一不高興,就可以不說理由,只須一舉手之勞,致出版事業的死命。”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同“舉手之勞”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一舉手之勞
- 英文翻譯:
- a slight effort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一舉手之勞”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一的成語 五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比喻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比喻 費力 抬手
“一舉手之勞”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舉】:1.往上托;往上伸:舉重。舉手。高舉著紅旗。2.舉動:義舉。壯舉。一舉一動。一舉兩得。3.興起;起:舉義。舉兵。舉火。4.生(孩子):舉一男。5.推選;選舉:推舉。舉代表。公舉他做學習組長。6.舉人的簡稱:中舉。武舉。7.提出:列舉。舉一反三。舉個例子。8.全:舉座(所有在座的人)。舉國。舉世。9.姓。
【手】:1.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冊。手槍。3.拿著:人手一冊。4.做某種工作或有某種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機手。能手。選手。5.親手:手植。手書。6.指本領、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勞】:1.勞動:按勞分配。不勞而獲。2.煩勞(請別人做事所用的客氣話):勞駕。勞您走一趟。3.勞苦;疲勞:任勞任怨。積勞成疾。4.功勞:勛勞。汗馬之勞。5.慰勞:犒勞。勞軍。6.姓。
“一舉手之勞”的近義詞
“一舉手之勞”的相關成語
一舉手之勞
舉手之勞
舉手加額
舉手可采
舉手扣額
舉手投足
舉手相慶
案牘之勞
阿保之勞
旰食之勞
汗馬之勞
涓滴之勞
胼胝之勞
犬馬之勞
成敗在此一舉
多此一舉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一舉成名
一舉兩便
一舉兩得
“一舉手之勞”的關聯成語
一字的成語
舉字的成語
手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勞字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舉開頭的成語
手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勞開頭的成語
yi的成語
ju的成語
shou的成語
zhi的成語
lao的成語
yjszl的成語
* 一舉手之勞的意思 一舉手之勞的成語解釋 一舉手之勞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