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的成語 (429個)
-
1
案牘勞形
- 成語拼音:
- àn dú láo xíng
- 成語解釋:
- 文書勞累身體。形容公事繁忙。
- 成語出處:
-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2
案牘之勞
- 成語拼音:
- àn dú zhī láo
- 成語解釋:
- 案牘:公文。辦理公文事物的勞累
- 成語出處:
- 唐 劉禹錫《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3
愛老慈幼
- 成語拼音:
- ài lǎo cí yòu
- 成語解釋:
- 慈:慈愛。愛護老人與兒童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憐賤,愛老慈幼之恩,莫不悲號痛哭。”
-
4
按勞分配
- 成語拼音:
- àn láo fēn pèi
- 成語解釋:
- 根據勞動的大小進行分配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關于發展工業的幾點意見》:“堅持按勞分配原則。”
-
5
安老懷少
- 成語拼音:
- ān lǎo huái shào
- 成語解釋:
-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陸倕《石闕銘》:“安老懷少,伐罪吊民,農不遷業,市無易賈。”
-
6
按勞取酬
- 成語拼音:
- àn láo qǔ chóu
- 成語解釋:
- 按照勞動貢獻的大小領取報酬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物質的分配也要按照‘各盡所能按勞取酬’的原則和工作的需要,決無所謂絕對的平均。”
-
7
鞍馬勞頓
- 成語拼音:
- ān mǎ láo dùn
- 成語解釋:
- 騎馬趕路過久,勞累疲困。形容旅途勞累。
- 成語出處: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興兒,我一路上鞍馬勞頓,我權且歇息。”
-
8
鞍馬勞倦
- 成語拼音:
- ān mǎ láo juàn
- 成語解釋:
-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困乏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實不相瞞太公說:老母鞍馬勞倦,昨夜心痛病發。”
-
9
鞍馬勞困
- 成語拼音:
- ān mǎ láo kùn
- 成語解釋:
- 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困乏。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不覺的一陣昏沉上來,皆因老夫年紀高大,鞍馬勞困之故。”
-
10
鞍馬勞神
- 成語拼音:
- ān mǎ láo shén
- 成語解釋:
- 見“鞍馬勞頓”。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0回:“也未見勝敗,眾位尊兄,鞍馬勞神不易。”
-
11
不辭勞苦
- 成語拼音:
- bù cí láo kǔ
- 成語解釋:
- 辭:推辭。雖然勞累和辛苦也不推辭。形容工作勤奮努力。也作“不辭辛苦”。
- 成語出處:
- 唐 牛肅《紀聞 吳保安》:“今日之事,請不辭勞苦。”
-
12
寶刀不老
- 成語拼音:
- bǎo dāo bù lǎo
- 成語解釋:
- 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并沒減退。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0回:“張郃出馬,見了黃忠,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陣耶?’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
13
布袋里老鴉
- 成語拼音:
- bù dài lǐ lǎo yā
- 成語解釋:
- 比喻雖然活著,但象死了一樣。
- 成語出處:
- 清·瞿灝《通俗編·禽魚》:“欽山邃曰:‘布袋里老鴉,雖活如死。”
-
14
寶刀未老
- 成語拼音:
- bǎo dāo wèi lǎo
- 成語解釋:
- 比喻雖然年齡大了;但精神、體力或本領仍不減當年。
- 成語出處:
-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
15
白發偕老
- 成語拼音:
- bái fà xié lǎo
- 成語解釋:
- 白頭:頭發白。指夫妻相愛相守一直到老
- 成語出處:
- 馮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嫻抱著與孫若西白發偕老的貞操節烈的決心,等待著孫若西的花轎。”
-
16
不敢告勞
- 成語拼音:
- bù gǎn gào láo
- 成語解釋:
- 努力做事,不訴說自己的勞苦。比喻勤勤懇懇,不辭辛勞(多用在自己表示謙虛)。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十月之交》:“黽勉從事,不敢告勞。”
-
17
不勞而成
- 成語拼音:
- bù láo ér chéng
- 成語解釋:
- 不須勞苦就能有成就。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因事之理則不勞而成,故茲鄭之踞轅而歌以上高梁也。”
-
18
不勞而獲
- 成語拼音:
- bù láo ér huò
- 成語解釋:
- 獲:獲得。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也作“不勞而得”。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入官》:“所求于邇,故不勞而得也。”
-
19
不勞而食
- 成語拼音:
- bù láo ér shí
- 成語解釋:
- 食:吃。自己不勞動而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 成語出處:
- 張東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們掌柜的說,解放了不應當不勞而食。”
-
20
伯勞飛燕
- 成語拼音:
- bó láo fēi yàn
- 成語解釋:
- 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 成語出處:
- 《玉臺新詠 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lao成語,lao的成語,帶lao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