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不藏二虎的意思 一山不藏二虎的讀音和出處
- 一
- 山
- 不
- 藏
- 二
- 虎
- 成語名稱:
- 一山不藏二虎
- 成語拼音:
-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人不能相容
- 成語出處:
- 歐陽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定語、賓語;指不能相容
- 結構類型:
- 復句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當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一山不藏二虎
- 英文翻譯:
- One mountain without two tiger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一山不藏二虎”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六字成語 一的成語 復句式成語 二的成語 虎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比喻 兩人 不能 相容
“一山不藏二虎”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山】: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山。山頂。2.像山的東西:冰山。3.蠶蔟:蠶上山了。4.山墻:房山。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藏】:[cáng]1.隱蔽:躲藏。2.收存:藏書。[zàng]1.儲放大量東西的地方:寶藏。2.佛教、道教經典的總稱:道藏。3.西藏的簡稱: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臟(zàng)”。
【二】:1.數目。一加一的和。2.序數:一窮二白。3.兩樣:不二價。
【虎】:1.哺乳動物,頭大而圓,毛黃色,有黑色橫紋。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性兇猛,力氣大,善游泳,不善爬樹,夜里出來捕食鳥獸。通稱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將。虎虎有生氣。3.露出兇相:虎起臉。4.姓。5.同“唬”。
“一山不藏二虎”的反義詞
“一山不藏二虎”的近義詞
“一山不藏二虎”的相關成語
一山不藏二虎
不藏不掖
二虎相斗,必有一傷
九牛二虎之力
江山不老
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山不轉路轉
山不轉水轉
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
泰山不讓土壤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一山不藏二虎”的關聯成語
一字的成語
山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藏字的成語
二字的成語
虎字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山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藏開頭的成語
二開頭的成語
虎開頭的成語
yi的成語
shan的成語
bu的成語
cang的成語
er的成語
hu的成語
ysbceh的成語
* 一山不藏二虎的意思 一山不藏二虎的成語解釋 一山不藏二虎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