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民同樂的意思 與民同樂的讀音和出處
- 與
- 民
- 同
- 樂
- 成語名稱:
- 與民同樂
- 成語拼音:
- [yǔ mín tóng lè]
- 成語解釋:
-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后泛指領導與群眾一起游樂,共享幸福。
- 成語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下·莊暴見孟子》:“今王四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 成語例句:
- 人人都到五鳳樓前,端門之下,插金花,賞御酒,國家與民同樂。(明 洪楩《清平山堂話本 戒指兒記》)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地位高的人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與民同樂
- 英文翻譯:
- have fun with the citizens
- 成語故事:
- 與民同樂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與民同樂”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孟子的成語 高中生成語 Y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君王 施行 仁政 百姓 休戚與共 同享 泛指 領導 群眾 游樂 共享
“與民同樂”的單字解釋
【與】:[yǔ]1.給:贈與。與人方便。信件已交與本人。2.交往:相與。與國(友邦)。3.贊許;贊助:與人為善。4.等待:歲不我與(時光不等人)。5.姓。6.跟;向:與虎謀皮。與困難作斗爭。7.和:工業與農業。批評與自我批評。[yù]參與:與會。[yú]同“歟”。
【民】:1.人民:國泰民安。為民除害。2.指某種人:藏民。回民。農民。漁民。牧民。居民。僑民。3.民間的:民歌。民謠。4.非軍人;非軍事的:擁軍愛民。民航。民用。5.姓。
【同】:[tóng]1.相同;一樣:同類。同歲。同工同酬。大同小異。條件不同。同是一雙手,我為什么干不過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會同。陪同。4.一同;一齊(從事):同甘苦,共患難。我們倆同住一個宿舍。5.引進動作的對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眾商量。6.引進比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樣聰明。今年的氣候同往年不一樣。7.表示與某事有無聯系,跟“跟”相同:他同這件事無關。8.表示替人做事,跟“給”相同: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著。你別著急,我同你出個主意。9.表示聯合關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見〖胡同〗。
【樂】:[lè]1.快樂:歡樂。樂事。樂不可支。心里樂得像開了花。2.樂于:樂此不疲。3.笑:他說了個笑話把大家逗樂了。4.姓(與Yuè不同姓)。[yuè]1.音樂:奏樂。樂器。2.姓(與Lè不同姓)。[yào]1.愛好,喜愛: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與民同樂”的近義詞
“與民同樂”的相關成語
“與民同樂”的關聯成語
與字的成語
民字的成語
同字的成語
樂字的成語
與開頭的成語
民開頭的成語
同開頭的成語
樂開頭的成語
yu的成語
min的成語
tong的成語
le的成語
ymtl的成語
與民什么什么的成語
與什么同什么的成語
與什么什么樂的成語
什么民同什么的成語
什么民什么樂的成語
什么什么同樂的成語
“與民同樂”造句
有一種日子,叫同甘共苦;有一種情愫,叫與民同樂;有一種追求,叫國富民強;有一個節日,叫“七一”建黨。祝福所有的黨員們,節日快樂!
這才叫與民同樂嘛,要逃荒一起逃。
當大家興致勃勃的時候,方有義為了與民同樂,指著一頭豹說,這是獵豹吧!學生們都默不作聲的走開了,只留下仍然伸著指頭指著獵豹的方有義。
到了元宵節,宋真宗準備與民同樂,在東華門觀看燈會。
不想王爺竟有此旨意,如此正好,我等也算是與民同樂。
什么,與民同樂?那種場面太少見。
跨馬游街,繞城內一周回家,意在與民同樂。
平時不聯系,關鍵時候不現身,逢年過節不送祝福,是脫離群眾的表現。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建黨節到了,要走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與民同樂哈!
據說漢朝初年,朝廷平定諸呂叛亂是在正月十五,漢文帝便把這一天定為上元節,是夜出游,與民同樂。
但在任曉林看來,作為官員,在受邀請參加公務活動時,為體現“與民同樂”的公仆本色,會“客隨主便”穿上主辦方安排的服裝。
* 與民同樂的意思 與民同樂的成語解釋 與民同樂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