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于歸的意思 之子于歸的讀音和出處
- 之
- 子
- 于
- 歸
- 成語名稱:
- 之子于歸
- 成語拼音:
- [zhī zǐ yú guī]
- 成語解釋:
- 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成語出處:
-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 結構類型:
- 復雜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之子于歸
- 英文翻譯:
- Son of Yugui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之子于歸”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復雜式成語 Z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女子 丈夫 出嫁
“之子于歸”的單字解釋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來信已于日前收到。黃河發源于青海。b)向:問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給:嫁禍于人。獻身于科學事業。d)對;對于:忠于祖國。有益于人民。形勢于我們有利。e)自;從:青出于藍。出于自愿。f)表示比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動:見笑于大方之家。2.后綴。a)動詞后綴:合于。屬于。在于。至于。b)形容詞后綴:勇于負責。善于調度。易于了解。難于實行。“於”3.姓。
【歸】:1.返回:歸國華僑。無家可歸。2.還給;歸還:物歸原主。3.趨向或集中于一個地方:殊途同歸。千條河流歸大海。把性質相同的問題歸為一類。4.由(誰負責):一切雜事都歸這一組管。5.屬于(誰所有):功勞歸大家。這些東西歸你。6.用在相同的動詞之間,表示動作并未引起相應的結果:批評歸批評,獎金一分也沒少給。7.珠算中一位除數的除法。8.姓。
“之子于歸”的相關成語
“之子于歸”的關聯成語
之字的成語
子字的成語
于字的成語
歸字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子開頭的成語
于開頭的成語
歸開頭的成語
zhi的成語
zi的成語
yu的成語
gui的成語
zzyg的成語
之子什么什么的成語
之什么于什么的成語
之什么什么歸的成語
什么子于什么的成語
什么子什么歸的成語
什么什么于歸的成語
“之子于歸”造句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皎皎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之子于歸,月影以“小樓昨夜驚雷”。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而他告訴我,之子于歸,宜室宜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
前方將士在浴血奮戰,而后方的一些歌舞廳仍在播放醉生夢死的之子于歸。
* 之子于歸的意思 之子于歸的成語解釋 之子于歸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