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疏外親的意思 內疏外親的讀音和出處
- 內
- 疏
- 外
- 親
- 成語名稱:
- 內疏外親
- 成語拼音:
- [nèi shū wài qīn]
- 成語解釋:
- 疏:疏遠;親:親密。內心疏遠,表面親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二卷:“曾子曰:‘內疏而外親。’”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為人處世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內疎外親
- 英文翻譯:
-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ve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內疏外親”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N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疏遠 內心 表面 親近 不是 待人
“內疏外親”的單字解釋
【內】:[nèi]1.里面,與“外”相對:內部。內外。內定。內地。內閣。內行(háng)。內涵。2.稱妻子或妻子家的親戚:內人。內親。內弟。3.親近:內君子而外小人。[nà]古同“納”,收入;接受。
【疏】:1.清除阻塞使通暢;疏通:疏導。疏浚。2.事物之間距離遠;事物的部分之間空隙大(跟“密”相對):疏林。疏星。3.關系遠;不親近:疏遠。親疏。4.不熟悉;不熟練:生疏。荒疏。5.疏忽:疏于防范。6.空虛:志大才疏。7.分散;使從密變稀:疏散。仗義疏財。8.姓。9.封建時代臣下向君主分條陳述事情的文字;條陳:上疏。奏疏。10.古書的比“注”更詳細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經注疏》。
【外】:1.外邊;外邊的。與“內”“里”相對:門外。外表。2.關系疏遠的;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人。外鄉。3.指外國:對外貿易。外僑。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號。5.稱母親、姐妹、女兒的親屬:外祖母。外甥。外孫。
【親】:[qīn]1.有血統或夫妻關系的:親屬。親人。親緣。雙親(父母)。親眷。2.婚姻:親事。3.因婚姻聯成的關系:親戚。親故。親鄰。親朋。4.稱呼同一地方的人:鄉親。5.本身,自己的:親睹。親聆。親筆。6.感情好,關系密切:親密。相親。親睦。親疏。7.用嘴唇接觸表示喜愛:親吻。[qìng]〔親家〕夫妻雙方的父母彼此的關系或稱呼(“家”讀輕聲)。
“內疏外親”的近義詞
“內疏外親”的相關成語
“內疏外親”的關聯成語
內字的成語
疏字的成語
外字的成語
親字的成語
內開頭的成語
疏開頭的成語
外開頭的成語
親開頭的成語
nei的成語
shu的成語
wai的成語
qin的成語
nswq的成語
內疏什么什么的成語
內什么外什么的成語
內什么什么親的成語
什么疏外什么的成語
什么疏什么親的成語
什么什么外親的成語
* 內疏外親的意思 內疏外親的成語解釋 內疏外親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