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的成語 (891個)
-
1
案兵束甲
- 成語拼音:
- àn bīng shù jiǎ
- 成語解釋:
- 案:通“按”,手撫;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鎧甲。指停止作戰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2
暗香疏影
- 成語拼音:
- àn xiāng shū yǐng
- 成語解釋:
- 暗香:淡淡的香氣;疏影:稀疏的影子。梅花的香味和姿態。指稱梅花。
- 成語出處:
- 宋 辛棄疾《和傅巖叟梅花》:“月淡黃昏欲雪時,小窗猶欠歲寒枝。暗香疏影無人處,唯有西湖處士知。”
-
3
不辨菽麥
- 成語拼音:
- bù biàn shū mài
- 成語解釋:
- 辨:分清;菽:豆類。分不清豆子和麥子。形容愚昧無知;或指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杜預注:“菽,大豆也。豆麥殊形易別,故以為癡者之候。”
-
4
不辯菽麥
- 成語拼音:
- bù biàn shū mài
- 成語解釋:
-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 成語出處:
- 晉 葛洪《抱樸子 窮達》:“庸俗之夫,暗于別物,不分朱紫,不辯菽麥。”
-
5
不辨菽粟
- 成語拼音:
- bù biàn shū sù
- 成語解釋:
-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無知。后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 成語出處:
- 清 龔自珍《農宗》:“婢妾之養不備,則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
6
布帛菽粟
- 成語拼音:
- bù bó shū sù
- 成語解釋:
- 帛:絲織品;菽:豆類;粟:小米,泛指糧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極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宋史 程頤傳》:“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
7
秉筆直書
- 成語拼音:
- bǐng bǐ zhí shū
- 成語解釋:
- 秉:握。書寫史實不隱諱
- 成語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
-
8
不差累黍
- 成語拼音:
- bù chā lěi shǔ
- 成語解釋:
- 累黍:是古代兩種很小的重量單位,形容數量極小。形容絲毫不差。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律歷志上》:“度長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權輕重者不失黍累。”
-
9
閉戶讀書
- 成語拼音:
- bì hù dú shū
- 成語解釋:
- 關著門在家里埋頭讀書。
- 成語出處:
- 《隋書 盧思道傳》:“思道讀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閉戶讀書,師事河間邢才子。”
-
10
不計其數
- 成語拼音:
- bù jì qí shù
- 成語解釋:
- 計:計算。沒法子計算數目。形容極多。
- 成語出處:
- 宋 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 襄陽始末》:“火炮、藥箭射死北兵及墜水者,不計其數。”
-
11
不可饒恕
- 成語拼音:
- bù kě ráo shù
- 成語解釋:
- 饒恕:原諒過錯、冒犯或失禮之處。指不能原諒
- 成語出處:
- 王朔《我是“狼”》:“特別是那時,這種發現都會被認為是不可饒恕的背叛。”
-
12
不可勝數
- 成語拼音:
- bù kě shèng shǔ
- 成語解釋:
- 勝:盡。數也數不過來;形容極多。也作“不可勝計”。
- 成語出處: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
-
13
不可勝書
- 成語拼音:
- bù kě shēng shū
- 成語解釋:
- 勝:盡;書:書寫,記載。不是用文字能寫完的。形容要寫的事情很多
- 成語出處:
- 唐·權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成天下重名碩望者,不可勝書。”
-
14
不刊之書
- 成語拼音:
- bù kān zhī shū
- 成語解釋:
- 指不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欽定典制。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
15
博覽群書
- 成語拼音:
- bó lǎn qún shū
- 成語解釋:
- 覽:觀看;閱讀。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形容學識淵博。也作“博覽群籍”。
- 成語出處:
- 《周書 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
16
閉門讀書
- 成語拼音:
- bì mén dú shū
- 成語解釋:
-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 成語出處: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
17
白面書郎
- 成語拼音:
- bái miàn shū láng
- 成語解釋:
-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 成語出處:
- 唐 白居易《重過秘書舊房因題長句》:“昔為白面書郎去,今作蒼顏贊善來。”
-
18
白面書生
- 成語拼音:
- bái miàn shū shēng
- 成語解釋:
- 白面:形容白凈;書生:念書人。①形容年紀輕、知識淺薄、閱歷不深的讀書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凈的年輕讀書人。
- 成語出處:
- 《宋書 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有濟?”
-
19
百密一疏
- 成語拼音:
- bǎi mì yī shū
- 成語解釋:
- 在極周密的考慮中偶然出現了一點疏忽。
- 成語出處:
- 清 魏源《庸易通義》:“至道問學之有知無行,分溫故為存心,知新為致知,而敦厚為存心,崇禮為致知,此皆百密一疏。”
-
20
百年樹人
- 成語拼音:
- bǎi nián shù rén
- 成語解釋:
- 百年:形容時間長;樹:栽培;造就;人:指人才。形容人才的培養不容易;需要很長時間。也指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
- 成語出處:
- 先秦 管仲《管子 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 shu成語,shu的成語,帶shu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