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之不恭的意思 卻之不恭的讀音和出處
- 卻
- 之
- 不
- 恭
- 成語名稱:
- 卻之不恭
- 成語拼音:
- [què zhī bù gōng]
- 成語解釋:
- 卻:推辭;謝絕。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 成語例句:
- 我們覺得卻之不恭,只好讓他勞駕。(鄒韜奮《經歷 慘淡經營之后》)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常與受之有愧連用
- 結構類型:
- 緊縮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之,不能讀作“zī”。
- 繁體字形:
- 卻之不恭
- 英文翻譯:
- it is disrespectful to decline to decline
- 成語故事:
- 卻之不恭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卻之不恭”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緊縮式成語 孟子的成語 Q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推辭 謝絕 贈與 拒絕 接受 顯得 恭敬
“卻之不恭”的單字解釋
【卻】:1.后退:退卻。卻步。2.使退卻:卻敵。3.推辭;拒絕:推卻。卻之不恭。盛情難卻。4.去;掉:冷卻。忘卻。失卻信心。5.姓。6.表示轉折,比“倒、可”的語氣略輕:有許多話要說,一時卻說不出來。文章雖短卻很有力。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恭】:1.恭敬:恭候。恭賀。洗耳恭聽。2.姓。
“卻之不恭”的反義詞
“卻之不恭”的近義詞
“卻之不恭”的相關成語
卻之不恭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桀驁不恭
桀傲不恭
玩世不恭
傳之不朽
犯天下之不韙
悔之不及
見之不取,思之千里
居之不疑
來之不易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求之不得
取之不盡
取之不竭
取之不盡,用之有余
“卻之不恭”的關聯成語
卻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恭字的成語
卻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恭開頭的成語
que的成語
zhi的成語
bu的成語
gong的成語
qzbg的成語
卻之什么什么的成語
卻什么不什么的成語
卻什么什么恭的成語
什么之不什么的成語
什么之什么恭的成語
什么什么不恭的成語
“卻之不恭”造句
他請我去參觀他的個人畫展,我對繪畫不感興趣,可卻之不恭,最后還是去了。
你老遠帶來了這些東西,我要是不收下就是卻之不恭了。
你把這么貴重的東西給我,我真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你老遠帶來了這些東西,我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
既然你如此盛情相邀,我就卻之不恭了.
換茶葉之后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但又卻之不恭,愚叔就厚顏分潤二十枚。
既然胡局長這么說,那就卻之不恭了!
可孫老板拳拳盛意,卻之不恭,那么就恭敬不如從命,我等不客氣了。
多謝盤古道兄提點,那小弟就卻之不恭了。
* 卻之不恭的意思 卻之不恭的成語解釋 卻之不恭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