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之魚的意思 吞舟之魚的讀音和出處
- 吞
- 舟
- 之
- 魚
- 成語名稱:
- 吞舟之魚
- 成語拼音:
- [tūn zhōu zhī yú]
- 成語解釋:
- 能吞舟的大魚。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 成語出處:
- 《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列子·楊朱》:“吞舟之魚,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史記·酷吏列傳序》:“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成語例句:
- 吾頓八纮之網以收之,即或漏吞舟之魚,而已暴腮斷鰭,頹然老矣。★嚴復《論世變之亟》
- 是否常用:
- 一般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多用于比喻句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吞舟之魚
- 英文翻譯:
- A fish in the water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吞舟之魚”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莊子的成語 史記的成語 大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大魚 人事 大者
“吞舟之魚”的單字解釋
【吞】:1.不嚼或不細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氣吞山河。忍氣吞聲。2.兼并,侵占:吞沒(mò)。吞并。吞蝕。吞占。
【舟】:1.船:輕舟。小舟。扁(piān)舟。2.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魚】:1.脊椎動物的一大類,生活在水中,體溫隨外界溫度而變化,一般身體側扁,有鱗和鰭,用鰓呼吸。種類極多,包括軟骨魚和硬骨魚兩類。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吞舟之魚”的相關成語
“吞舟之魚”的關聯成語
吞字的成語
舟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魚字的成語
吞開頭的成語
舟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魚開頭的成語
tun的成語
zhou的成語
zhi的成語
yu的成語
tzzy的成語
吞舟什么什么的成語
吞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吞什么什么魚的成語
什么舟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舟什么魚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魚的成語
“吞舟之魚”造句
漁人張網于淵,以制吞舟之魚。
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
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則制于螻蟻,離其居也。
過去由于法制不夠健全,使得有些對人民犯了大罪的吞舟之魚居然漏網了。
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原因之一是法律漏洞太多,難免“網漏吞舟之魚”。
第一是法律漏洞太多,“古代形容法律漏洞大有一句話,叫‘網漏吞舟之魚’。
* 吞舟之魚的意思 吞舟之魚的成語解釋 吞舟之魚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