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齒之邦的意思 唇齒之邦的讀音和出處
- 唇
- 齒
- 之
- 邦
- 成語名稱:
- 唇齒之邦
- 成語拼音:
- [chún chǐ zhī bāng]
- 成語解釋:
- 嘴唇與牙齒互相儲存依存。比喻雙方關系密切,利害與共。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志·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 成語例句:
-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106回:“為因朝天嶺與貴處俱是唇齒之邦,不忍傷害許多生靈。”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比喻國家間關系密切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脣齒之邦
- 英文翻譯:
- as states of lips and teeth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唇齒之邦”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三國志的成語 比如的成語 三國成語
- 成語關注:
- 嘴唇 牙齒 儲存 依存 比喻 雙方 關系密切 利害
“唇齒之邦”的單字解釋
【唇】:人或某些動物口的周圍的肌肉組織。通稱嘴唇。
【齒】:1.牙12.物體上齒形的部分:鋸齒兒。梳齒兒。篦子缺了幾個齒兒。3.帶齒兒的:齒輪。4.并列;引為同類:齒列。不齒于人類。5.年齡:序齒。齒德俱尊。6.說到;提起:齒及。不足齒數(shǔ)。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邦】:1.國:邦交。友邦。鄰邦。2.姓。
“唇齒之邦”的近義詞
唇齒之國
“唇齒之邦”的相關成語
“唇齒之邦”的關聯成語
唇字的成語
齒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邦字的成語
唇開頭的成語
齒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邦開頭的成語
chun的成語
chi的成語
zhi的成語
bang的成語
cczb的成語
唇齒什么什么的成語
唇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唇什么什么邦的成語
什么齒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齒什么邦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邦的成語
* 唇齒之邦的意思 唇齒之邦的成語解釋 唇齒之邦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