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開頭的成語 (13個)
-
1
唇齒相依
- 成語拼音:
- chún chǐ xiāng yī
- 成語解釋:
- 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比喻雙方關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與共。也作“唇齒相濟。”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
2
唇輔相連
- 成語拼音:
- chún fǔ xiāng lián
- 成語解釋:
- 猶言唇齒相依。語本《左傳·僖公五年》:“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 成語出處:
- 語出《左傳·僖公五年》:“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
3
唇齒相須
- 成語拼音:
- chún chǐ xiāng xū
- 成語解釋:
- 猶唇齒相依。
- 成語出處:
-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四海冶》:“宣鎮東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鎮、黃花鎮界。四海冶正直黃花鎮北,適當山陵后背,乃唇齒相須之地。”
-
4
唇齒之邦
- 成語拼音:
- chún chǐ zhī bāng
- 成語解釋:
- 嘴唇與牙齒互相儲存依存。比喻雙方關系密切,利害與共。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志·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
5
唇紅齒白
- 成語拼音:
- chún hóng chǐ bái
- 成語解釋:
- 嘴唇紅,牙齒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 成語出處:
- 明·胡文煥《瓊琚記·桑下戲妻》:“只見唇紅齒白,桃花臉,綠鬢朱顏柳葉眉,因此不忍而去。”
-
6
唇竭齒寒
- 成語拼音:
- chún jié chǐ hán
- 成語解釋:
- 見“唇亡齒寒”。
- 成語出處:
- 《莊子·胠篋》:“故曰,唇竭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圣人生而大盜起。”
-
7
唇焦舌敝
- 成語拼音:
- chún jiāo shé bì
- 成語解釋:
- 焦:干;敝:破。嘴唇干,舌頭破。形容說話太多,費盡唇舌。
- 成語出處: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夫差內傳》:“焦唇乾舌,苦身勞力,上事群臣,下養百姓。”
-
8
唇槍舌劍
- 成語拼音: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成語解釋:
-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 成語出處:
-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
9
唇亡齒寒
- 成語拼音: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成語解釋:
- 亡:沒有。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兩者關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關。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
10
唇如激丹
- 成語拼音:
- chún rú jī dān
- 成語解釋:
- 激丹:鮮明的紅色。形容嘴唇紅潤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今將軍兼此三者,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鐘,而名曰盜跖。”
-
11
唇不離腮
- 成語拼音:
- chún bù lí sāi
- 成語解釋:
- 比喻關系親近,經常待在一起。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2回:“我和娘成日唇不離腮。”
-
12
唇腐齒落
- 成語拼音:
- chún fǔ chǐ luò
- 成語解釋:
- 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 成語出處:
- 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于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
13
唇焦口燥
- 成語拼音:
- chún jiāo kǒu zào
- 成語解釋:
- 焦:干。形容說話過多而口唇干燥。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 第一個字是唇的成語,唇字開頭的成語,唇字開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