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利是圖的意思 唯利是圖的讀音和出處
- 唯
- 利
- 是
- 圖
- 成語名稱:
- 唯利是圖
- 成語拼音:
- [wéi lì shì tú]
- 成語解釋: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 成語出處:
-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于夸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
- 成語例句:
- 原來這黃禍居鄉,唯利是圖,無惡不作。(清 頤瑣《黃繡球》第五回)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結構類型:
- 動賓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是,不能讀作“sì”。
- 繁體字形:
- 唯利是圖
- 英文翻譯:
- seek nothing but profits
- 成語故事:
- 唯利是圖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唯利是圖”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動賓式成語 左傳的成語 晉朝成語 中考常考易錯成語
- 成語關注:
- 有利 追求 只有 惟獨 貪圖
“唯利是圖”的單字解釋
【唯】:1.副詞。單單;只:唯有。唯恐落后。2.嘆詞。表示答應:唯唯諾諾。唯唯否否。
【利】:1.鋒利;銳利(跟“鈍”相對):利刃。利爪。2.順利;便利:不利。成敗利鈍。3.利益(跟“害、弊”相對):利弊。有利。興利除害。4.利潤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銷。本利兩清。5.使有利:利國利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6.姓。
【是】:1.對;正確(跟“非”相對):一無是處。自以為是。實事求是。你說得極是。應當早做準備才是。2.認為正確: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應的詞: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詞。這;這個: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氣晴朗。6.聯系兩種事物,表明兩者同一或后者說明前者的種類、屬性:《阿Q正傳》的作者是魯迅。節約是不浪費的意思。7.與“的”字配合使用,有分類的作用:這張桌子是石頭的。那瓶墨水是紅的。我是來看他的。8.聯系兩種事物,表示陳述的對象屬于“是”后面所說的情況:他是一片好心。咱們是好漢一言,快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語通常是表處所的詞語,“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滿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或動詞,連用兩個這樣的格式,表示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當年年一個樣哪!。說是說,做是做,有意見也不能耽誤干活兒。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詞、形容詞或動詞,表示讓步,含有“雖然”的意思:詩是好詩,就是長了點。東西舊是舊,可是還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兒吃飯。12.用在句首,加重語氣:是誰告訴你的?。是國防戰士,日日夜夜保衛著祖國,咱們才能過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詞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眾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詞前面,含有“適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這場雨下的是時候。東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選擇問句、是非問句或反問句里:你是吃米飯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嗎?。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須重讀)表示堅決肯定,含有“的確、實在”的意思:我打聽清楚了,他那天是沒去。這本書是好,你可以看看。
【圖】:1.用繪畫表現出來的形象;圖畫:地圖。藍圖。繪圖。插圖。制圖。看圖識字。2.謀劃;謀求:圖謀。力圖。3.貪圖:唯利是圖。不能只圖省事,不顧質量。4.意圖;計劃:良圖。宏圖。5.繪;畫:繪影圖形。6.姓。
“唯利是圖”的反義詞
“唯利是圖”的近義詞
“唯利是圖”的相關成語
“唯利是圖”的關聯成語
唯字的成語
利字的成語
是字的成語
圖字的成語
唯開頭的成語
利開頭的成語
是開頭的成語
圖開頭的成語
wei的成語
li的成語
shi的成語
tu的成語
wlst的成語
唯利什么什么的成語
唯什么是什么的成語
唯什么什么圖的成語
什么利是什么的成語
什么利什么圖的成語
什么什么是圖的成語
“唯利是圖”造句
金錢使人自私,使人自滿,使人貪婪,使人唯利是圖。
資本家嘛,唯利是圖,他們不是為了賺錢,又為了什么?
他是個作惡多端的犯罪頭目,他唯利是圖而且心狠手辣,他會把他的人都殺掉。
損人利己,唯利是圖,是地主資產階級的本性。
有形無魂的行尸走肉,他們有的鼠目寸光,唯利是圖;有的吃喝玩樂,腐化墮落;有的是好高騖遠,卻從不腳踏實地。
想不到在這種唯利是圖的社會里,還有如此古道熱腸的人。
現在許多人招搖撞騙,為了金錢不擇手段,唯利是圖,真是人心不古。
這種人唯利是圖,寡廉鮮恥,我深為不齒!
上行下效,畸型發展觀還帶引社會向著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道德深淵急速滑落,“笑貧不笑娼”,竟成一時風氣。
而商人的基本屬性就是逐利,在法律道德的范圍唯利是圖叫生財有道,突破了法律道德的范圍唯利是圖叫為富不仁。
* 唯利是圖的意思 唯利是圖的成語解釋 唯利是圖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