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而得的意思 唾手而得的讀音和出處
- 唾
- 手
- 而
- 得
- 成語名稱:
- 唾手而得
- 成語拼音:
- [tuò shǒu ér dé]
- 成語解釋: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極容易得到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4回:“這房可唾手而得。”
- 成語例句:
- 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如果說過去日寇差不多不費一點氣力唾手而得東四省,現在就非經過血戰不能占領中國的土地了。”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容易得到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近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唾手而得
- 英文翻譯:
- It's easy to get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唾手而得”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T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唾手 唾沫 比喻 容易 得到 東西
“唾手而得”的單字解釋
【唾】:1.唾液:唾壺。2.用力吐唾沫:唾手可得。3.吐唾沫表示鄙視:唾棄。唾罵。唾面自干。
【手】:1.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冊。手槍。3.拿著:人手一冊。4.做某種工作或有某種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機手。能手。選手。5.親手:手植。手書。6.指本領、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得】:[dé]1.得到(跟“失”相對):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件事辦成了你也會得些好處。2.演算產生結果:二三得六。五減一得四。3.適合:得用。得體。4.得意:自得。5.完成:飯得了。衣服還沒有做得。6.用于結束談話的時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7.用于情況不如人意的時候,表示無可奈何:得,這一張又畫壞了!8.助動詞。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許可(多見于法令和公文):這筆錢非經批準不得擅自動用。9.用在別的動詞前,表示可能這樣(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剛動手挖,沒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多見于早期白話):出得門來。[děi]1.助動詞。需要:這個工程得三個月才能完。修這座水庫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無須”或“不用”,不說“不得”。3.助動詞。表示揣測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滿意:這個沙發坐著真得。
“唾手而得”的近義詞
“唾手而得”的相關成語
“唾手而得”的關聯成語
唾字的成語
手字的成語
而字的成語
得字的成語
唾開頭的成語
手開頭的成語
而開頭的成語
得開頭的成語
tuo的成語
shou的成語
er的成語
de的成語
tsed的成語
唾手什么什么的成語
唾什么而什么的成語
唾什么什么得的成語
什么手而什么的成語
什么手什么得的成語
什么什么而得的成語
“唾手而得”造句
你看,入宮做了娘娘,榮華富貴便是唾手而得。
點燃武魂,從此成為人上之人,權財美色,皆可唾手而得。
林西索腦子里有點亂,最近時來運轉,幸福生活唾手而得,興奮和喜悅接踵而來,植株在眼前抽出鮮嫩葉片,之后生長再生長,轉眼間已經長到一米來高。
他沒有生氣,沒有遺憾,沒有憐惜,他犯不著為了唾手而得的錢財與老滿爭執,他知道,老滿行事皆有緣由。
哪里及得上我家主人的提議,只要公主辦成此事,唾手而得國。
人類的美好理想,不可能唾手而得,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
這樣一個膏腴大府唾手而得,怎么不讓司徒峻感到興奮?一股志得意滿躊躇滿志的豪氣充塞于胸間,讓他忍不住仰天長嘯。
若擒了曹休,便長驅直進,唾手而得壽春,以窺許、洛,此萬世一時也!
連日的陰霾一掃而空,望著窗外浩瀚的星河,我不禁感慨良多,世事就是這么難料,你強求卻偏偏不可得,你將其拋之腦后,反而唾手而得。難道冥冥中自有定數的嗎?雨魔
他們很清楚,如果占據了小山,可以在上面居高臨下,南門就可唾手而得。
* 唾手而得的意思 唾手而得的成語解釋 唾手而得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