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唾怎么讀 唾的意思

    “唾”字共有1個讀音: [tuò]  
    唾
    漢字
    讀音 [tuò]
    注音 ㄊㄨㄛˋ
    部首 [口]  口字旁
    筆畫 總筆畫:11 部外:8
    異體字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553E
    其它編碼 五筆:ktgf 倉頡:rhjm 鄭碼:jmeb 四角:62015
    筆順編碼 25131212211
    筆順筆畫 丨フ一ノ一丨一丨丨一一
    筆順名稱 豎 橫折 橫 撇 橫 豎 橫 豎 豎 橫 橫

    唾字的意思

    1.唾液:唾壺。

    2.用力吐唾沫:唾手可得。

    3.吐唾沫表示鄙視:唾棄。唾罵。唾面自干。

    唾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tuò ㄊㄨㄛˋ

    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啐,從嘴里吐出來:唾棄(吐唾沫表示輕視、鄙棄)。唾罵。唾手可得。唾面自干。

    英語 spit, spit on; saliva

    德語 anspeien ,Speichel (S)

    法語 cracher,salive,crachat

    唾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tuò

    〈名〉

    (1) (形聲。從口,垂聲。本義:口液,唾沫) 同本義 [saliva]

    唾,口液也。——《說文》

    脾為涎,腎為唾。——《素問》

    汝身已見唾成珠,汝伯何由發如漆!——唐· 杜甫《醉歌行》

    (2) 又如:唾腺(唾液腺);唾沫星(口液的細小點子);唾盂(痰盂);唾壺(一種大肚痰盂)

    詞性變化

    tuò

    〈動〉

    (1) 吐唾沫 [spit (on sb.)]

    必唾其面。——《戰國策·趙策》

    不顧而唾。——《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2) 又如:唾面(往人的臉上吐唾沫);唾背(朝人背影吐唾沫);唾脡(吐唾于肉醬上。謂設謀獨占);唾涕(吐唾沫);唾掌;唾手;唾玉(口吐珠玉。形容工于詩文)

    (3) 用吐唾沫進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輕蔑 [cast aside;spurn]。如:唾斥(鄙棄斥責);唾視(鄙視,看輕);唾辱(鄙棄羞辱);唾噦(鄙棄;吐唾沫有聲)

    (4) 吐 [vomit]。如:唾絨(指婦女刺繡時,咬斷線頭所吐出之線絨);唾奇(術士口中吐出奇異的珍寶)

    (5) 拖長。表示鄙棄不樂的樣子 [unhappy]

    道士唾著臉,不答應。——《西游記》

    唾字的辭典解釋

    唾ㄊㄨㄛˋtuò 名

    口水、口液。如:「唾沫」、「唾液」。《文選·揚雄·解嘲》:「顩頤折頞,涕唾流沫。」《董西廂·卷三》:「秀才家,平生餓,無那,空倚著門兒咽唾。」

    吐口水。有輕視、鄙棄的意思。如:「唾罵」、「唾棄」。《戰國策·趙策四》:「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吐。《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魯人有自喜者,見長年飲酒,不能釂則唾之,亦效唾之。」唐·韓愈〈太學博士李君墓志銘〉:「發且止,唾血數十升以斃。」

    康熙字典解釋

    唾【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湯臥切《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毻。《說文》口液也。《禮·曲禮》讓食不唾。

    又《內則》不敢唾洟。《左傳·僖三十三年》不顧而唾。《說文》本作??。或作涶《廣韻》作涶。涶字作水??。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唾【卷二】【口部】

    口液也。從口??聲。涶,唾或從水。湯臥切

    說文解字注

    (唾)口液也。曲禮。讓食不唾。內則。不敢唾洟。從口。??聲。湯臥切。十七部。

    (涶)唾或從水。

    唾字組詞

    唾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唾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