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干城的意思 國之干城的讀音和出處
- 國
- 之
- 干
- 城
- 成語名稱:
- 國之干城
- 成語拼音:
- [guó zhī gān chéng]
- 成語解釋:
- 干城:批御敵的武器和工具,這里比喻捍衛者。國家主權的捍衛者。
- 成語出處:
- 《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穎達疏:“言以武夫自固,為捍蔽如盾,為防守如城然。”
- 成語例句: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用于書面語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國之干城
- 英文翻譯:
- heroic defenders of the nation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國之干城”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詩經的成語 比喻的成語 G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武器 工具 比喻 捍衛者 國家 主權
“國之干城”的單字解釋
【國】:1.國家: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2.代表或象征國家的:國徽。國旗。國花。3.在一國內最好的:國手。國色。4.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國產。國術。國畫。國藥。5.姓。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干】:[gàn]1.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樹干。骨干。2.指干部:調干。干群關系。3.做(事):實干。干活兒。埋頭苦干。4.能干;有能力的:干練。干才。5.擔任;從事:他干過廠長。6.事情變壞;糟:要干。干了,鑰匙忘在屋里了。[gān]1.古代指盾牌:干戈。2.姓。3.冒犯:干犯。4.牽連;涉及:干連。干涉。相干。5.追求(職位、俸祿等):干祿。6.水邊:江干。河干。7.天干:干支。8.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濕”相對):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9.不用水的:干洗。干餾法。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餅干。葡萄干兒。豆腐干兒。把蘿卜曬成干兒。11.空虛;空無所有:外強中干。錢都花干了。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號(háo)。13.屬性詞。指拜認的(親屬關系):干媽。干兒子。14.徒然;白:干著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15.形容說話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說話別那么干。16.當面說氣話或抱怨的話使人難堪:我又干了他一頓。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們干起來了。
【城】:1.城墻:城外。萬里長城。2.城墻以內的地方:城區。東城。3.城市(跟“鄉”相對):山城。進城。滿城風雨。連下數城。城鄉物資交流。
“國之干城”的近義詞
“國之干城”的相關成語
“國之干城”的關聯成語
國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干字的成語
城字的成語
國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干開頭的成語
城開頭的成語
guo的成語
zhi的成語
gan的成語
cheng的成語
gzgc的成語
國之什么什么的成語
國什么干什么的成語
國什么什么城的成語
什么之干什么的成語
什么之什么城的成語
什么什么干城的成語
“國之干城”造句
大司馬得勝歸來,真不愧是我大賁國之干城!
諸位請起,大家都是封疆大吏,國之干城。
熊廷弼國之干城,因其出身楚黨而非東林一脈,立下蓋世之功未獲封賞,反在東林的籌謀下身死功滅!
這兩年,太康國與北方的大國九楚持續交惡,所以作為國之干城的熔陽郡公趙士信,就被賦予了帶精兵五千鎮守兩國邊境執行“你動我試試”。
這樣,我此番南去紹興,正要投效一位國之干城,你把這毀金三策整理一番,到時我找機會給你引薦,看辛翁如何評點。
夏侯將軍國之干城,愿丞相為國家惜之!
中堂是國之干城,標下是大人使出來的人,老北洋的底子,自然有事還是要請示中堂大人的。
你看它,西子湖畔,武穆志未死,你看它,姑蘇城頭,子胥恨難平,休道是,國之干城,到頭來,一縷英魂秋風冷,江海掩悲聲……
王者,無天乃土,無地乃干,無民乃工,有天子乃得已其之封土,存地邑方為國之干城,安民眾才不枉勞其工。
* 國之干城的意思 國之干城的成語解釋 國之干城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